close
藝言堂/宇宙的聲音機器

評「史迪夫特的事物」


圖/蕭雅全繪
8月中這場表演開始前,隔鄰空間的啤酒廠餐廳樂團喧鬧著,從廚房飄來陣陣料理中的海鮮腥味,與之相反的是─準備入場觀賞德國作曲家郭貝爾「史迪夫特的事物」的觀眾們,靜靜坐在主辦單位臨時擺置的紅色塑膠椅上等候。

與隔鄰餐廳協調停止流行樂團的演奏後,離原本開場時間已遲了15分鐘,等待已久的觀眾開始依序入場,感受這200多人小小場地內最後的一絲冷氣─等會兒這涼意將會消散無蹤,畢竟演出的內容無法允許場地內巨大冷氣機發出的轟隆聲干擾哇。

舞台上有前後3個水池的裝置,待會它們會有人用水管注滿;在後側則是幾架經過拆解、無法清晰辨認形狀的鋼琴,旁側有高立的小音箱、滑輪、甚至大水管。當燈暗下,什麼事情開始發生,觀眾會發現:這些物件將如同被開啟的靈魂,是活的!

作曲家/導演郭貝爾在他創作生涯的前40年,花許多時間與不同的媒材創作者、前衛爵士樂團合作,每部作品幾乎皆暗藏密碼並對特定作家致意。「史迪夫特」為18世紀的奧地利作家,郭貝爾引用其對自然描述的文字與觀點,在舞台上創造出一段難以言說、不可思議的旅程。

「難以言說」似乎正是郭貝爾目的之一,他表示自己從不「說故事」,而在他精心設計之下,觀眾睜大了眼睛,捕捉舞台上的聲音意象與風景變換──那座看似在倉庫拼裝出的粗獷巨大聲音機器,卻有著最精巧的計算和意圖哩。

比如說,前一刻在幽暗投影的風景畫中,閃過幾絲光點,人聲喃喃;下一刻舞台即被噴出的霧氣包圍,接著煙蘊靜止。當你正懷疑自己是否看見雲的形成──或說大氣的形狀,點點雨滴從舞台上方落下,落入池中,發出清脆聲響……這可不就是微型宇宙中的自然景象?而作曲家/導演怎會捨棄這難得的一刻?於是,一架被拆解的鋼琴,開始在後方演奏著孤獨的巴赫,燈光更昏暗下來。

牛頓的萬有引力,讓當時人們重新思考宇宙是否其實即為一座精密的大機器,跟著幾個物理定律運轉不休,但牛頓也提醒世人:我們並不知道是誰讓行星運行 。郭貝爾在此複製了一座宇宙聲音機器,他並不意圖包含所有的聲音,而是以看似樸拙、優雅靜謐的方式,再現了大自然中種種可能。

末了,在無法預期的時候,原本在舞台深處的鋼琴們,隨著激烈樂音漸漸朝觀眾逼近,就像是它們朝你欺身走來!無人演奏、卻看得到琴鍵瘋狂的運動,燈光刺眼,要你逼視它的存在,我知道有些人在這時哭了,竟包括我自己,原因卻不明。

表演結束,燈光亮起,5架鋼琴分為3層依序推近、後退又推近……我們猜,它們是在謝幕吧?卻又不知該向這些機器熱情致意到何種程度?不過,掌聲與尖叫聲仍然非常響亮。

我不諱言自己連續看了兩遍,兩遍看到的事物又都不一樣。

作曲家/導演郭貝爾將視線與詮釋留給觀眾──這可不是兒戲,也不是無法與觀眾溝通時的託詞──自古音樂家們向來能掌握「時間」這個元素,讓聽音樂的人乖乖把曲聽完;空間/裝置藝術家習慣留給觀者開放自由的視角與體驗。

郭貝爾則巧妙運用空間的多重視覺觀點,將音樂中強勢的時間性完美混雜掉,讓我們坐在劇場裡,如同面對一幕夕陽、或雪地、夜景、大雨,其實不需要鼓掌,只是無可言說的嘆息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yoganadan 的頭像
    anyoganadan

    私.雜記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