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術家陳浚豪以蚊釘臨摹北宋許道寧「秋江漁艇圖」。
記者陳瑞源/攝影

釘槍當筆、蚊釘為墨,當代藝術家陳浚豪以七十五萬支細如縫衣針的蚊釘,再現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等國寶,將赴上海展出。

陳浚豪自創的「蚊釘畫」,遠望像故宮珍藏的歷代文人名畫;細看才知是一支支突起於木板上的釘子。這種不鏽鋼蚊釘木匠裝潢時常用,陳浚豪拿來取代傳統水墨,成為獨特創作媒材。

為何用蚊釘創作?陳浚豪說,都是「機緣」,他因為教小朋友才藝,不自覺以圖釘排出抽象幾何,一九九七年開始以「圖釘」進行實驗性創作。

兩年前,他受邀參加漢字藝術節,主辦單位希望他以圖釘臨摹書法。他認為圖釘難以表現筆墨的質感,改以「蚊釘」創作,就此開拓出另一片天。

他以疏密「釘法」仿效水墨的「皴法」及「筆法」;蚊釘突出畫面約一公分,點的聚集形成線條,再構成塊面。最後透過打燈,讓光線照射下的蚊釘形成的陰影,營造接近水墨、山水氤氳氛圍。最先完成的蚊釘名畫是北宋郭熙「早春圖」。

最困難又費工的是「谿山行旅圖」,他在嘗試蚊釘一年多以後,先試過稍微小一號的范寬「臨流獨坐」,才敢挑戰這座大山。他的下一步將挑戰「釘」玉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