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之外 尋找北投百年字跡 |
| ||||||||||||
遊覽風景名勝,山光水色總是輕易抓住旅人目光,身處台北著名觀光地-北投,不妨跟著文史達人來趟漢字之旅,探索悠悠小城的另一番風貌。
北投一詞,來自平埔族「Patauw」,意旨女巫,因北投有著特殊火山地質,地熱谷終年冒著濃濃白煙與刺鼻硫磺味,被認為猶如女巫做法般神祕恐怖;讓早年開墾北投的平埔族、漢人自然而然地避開地熱谷一帶。
過去城外物資運往台北城可靠水運與陸運,水運自是依靠淡水河,陸運則依靠淡北古道,從淡水至小坪頂、北投、唭哩岸一路通至台北,其中即途經舊北投大同街、中正街等,如今沿著淡北古道還有著漢人文化的景致風貌。 導覽達人楊燁 北投文史通 生於斯長於斯的楊燁,為北投在地人;雖是商科畢業,卻對文史有著極大的興趣,進而長期關注、研究北投文史地理,對於北投歷史脈絡、城市發展十分熟悉。 〈達人推薦景點〉 1.周氏節孝坊 昔時熱鬧之地
周氏節孝坊正位在淡北古道上,過去牌坊佇立之處必是重要幹道,人來人往也才有宣揚節孝的功用,可想見百年多前此地定是熱鬧非凡。周氏節孝坊立於清朝咸豐年間、1861年,紀念當地陳姓望族陳玉麟之妻,於27歲丈夫死後,獨自侍奉公婆、操持家計達32年;由仕紳陳維英奏請立坊,牌坊上「聖旨」二字仍是百餘年前皇帝欽賜,現已為三級古蹟。 .台北市北投區豐年路1段36號 2.畜魂碑 前日治屠宰場
日人來台後引進市場概念,今日北投大豐公園,正是市場屠宰場,專門屠宰豬隻,又稱「迪渡口」(台語,即豬屠口)。日人感念牲畜犧牲建立慰靈碑,由當年漢人屠夫聯合設立,由日人、時任衛生課長的安達敬志寫「畜魂碑」三字,與常見楷書提字有所不同,十分特殊。 .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與大興街交叉口,大豐公園地下停車場路口旁 3.學仔內(陳氏古厝) 在地望族古厝
早年開墾北投漢人中,陳姓為其中一支,從清康熙、雍正年間陸續渡海來台,發展至清末已為頗具規模在地望族;同樣位於淡北古道上,大同街佇立著稍嫌破敗老舊的三合院,正是陳姓家族古厝,大門掛了「福祿」的螭文二字,雕工講究華美,不難想見百年前定可稱上富麗堂皇。陳氏古厝於清領時期曾做為私塾,日人來台後準備興建北投國小,也曾商借古厝做為校舍。 .台北市北投區大同街34巷19號 4.福安宮 見證溫泉興衰
日人來台後引進市場概念,今日北投大豐公園,正是市場屠宰場,專門屠宰豬隻,又稱「迪渡口」(台語,即豬屠口)。日人感念牲畜犧牲建立慰靈碑,由當年漢人屠夫聯合設立,由日人、時任衛生課長的安達敬志寫「畜魂碑」三字,與常見楷書提字有所不同,十分特殊。 .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與大興街交叉口,大豐公園地下停車場路口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