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尋找台灣古早味/糖塔 滿載神明的祝福
【文、圖/摘自《尋找台灣古早味:讓人難忘的36種絕妙好滋味》/黃婉玲著/樂果文化出版】

濃郁香甜,滿載神明的祝福。

在台南觀光區,有些店還有賣糖塔,有的是搭配著兩隻獅子,這就是以前所說的「三狩」,也有是一個糖搭配四隻獅子,即昔日的「五狩」。


很多觀光客會因為好奇購買,但是他們或許不知道背後的故事,我有點擔心因為宗教習俗的不同,這份完全屬於道教祭品的糖塔,會被拿來當古早味伴手禮食物或觀光紀念品來看待,因為以前的人如果想得到糖塔或「狩」,可是得過關斬將的在神明前擲筊,唯有冠軍者才能擁有,十分珍貴。


製作糖塔的過程,老師傅要先將白糖倒在鍋子裡面熬煮,溫度不夠高,絕對不能起鍋,非得到達需要的高溫,待白糖已完全溶化成高濃度的糖漿,再灌入模子內,否則做出來的糖塔站不久就會垮下來,而在將糖漿灌入模型時,也得小心翼翼,免得被溫度極高的糖漿燙傷,而且要一直要等到糖漿完全冷卻後,再拆下模型,成為一座美麗的糖塔。

一座糖塔要搭配四隻糖獅子,稱為「五狩」,一座糖塔如搭配的是兩隻糖獅子,則稱為「三狩」。黃師傅說,「五狩」或「三狩」最早是人們用來敬拜天公生時,放在香案前祭拜,禮成後,拿來熬煮甜湯供信徒吃平安的,有的則是在神明生日時拿來祝壽用,因為神明生日當天,通常會選出爐主、頭家,此時廟方會將祝壽用的「五狩」或「三狩」中,選出糖塔贈予新選出的爐主,糖獅則分別送給頭家。

至於帶回家中如何處理糖塔和糖獅,則隨個人喜好而定,有的人將其視為一種榮耀和象徵平安的表徵,會一直擺著捨不得使用;也有人會不定時敲一塊下來吃,認為吃了可以常保平安;有的則將它煮成一大鍋甜湯來分送鄰居或親友,反正是用糖熬成糖漿所做成,這種能吃的「獎杯」,到最後不吃總會覺得有點可惜,何況用這種經過長時間熬煮出來的糖漿煮甜食,相信味道會更香甜可口。

糖塔、糖獅是祭拜神明中的大禮,也是廟方用來贈予爐主和頭家的禮物,所以有「爐主得塔,頭家得獅」的說法,而這個風俗其實早在清朝就存在。

在採訪過程中,我曾想買一座糖塔回家,並敲一塊下來嚐嚐它的滋味,但黃師傅認為糖塔是拜天公、謝神明用的,是很神聖的,堅持不肯賣我,一再說那只是用糖高溫熬煮而成的,味道比一般的糖多一點香甜而已,不希望我的一時玩心褻瀆神明,他認為,糖塔的味道不如它所代表的意義重要,畢竟不是人人可以獲得,而是非得經過跋杯選拔爐主、頭家才可,當然如果是到民俗店中購買,則另當別論,但兩者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工作中不喜歡被打擾的黃師傅,不但破例為我說明糖塔的緣由,還願讓我將製做糖塔的過程全部拍攝下來,與讀者分享,真心希望藉由照片,能讓大家一窺老師傅如何將平凡的白砂糖變成美麗有莊嚴的糖塔。


尋找台灣古早味/合婚糖 南台灣古早味喜糖
【文、圖/摘自《尋找台灣古早味:讓人難忘的36種絕妙好滋味》/黃婉玲著/樂果文化出版】

南台灣的古早味喜糖

這種珍貴的結婚禮物,或許這也是老祖先們的智慧,藉由熬煮糖汁告誡與勉勵新人,往後的日子一定要禁得起熬煉,在患難中見真情,否則何需如此大費周章的熬糖。


合婚糖,又稱為八卦糖或八角糖,是早期新人結婚用的喜糖,少了合婚糖,在結婚儀式中可能會引發爭議,它在早期的婚禮當天,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不過現在台南市區已有很多婚禮已改用冰糖代替,安南區和台南縣、高雄縣則仍有部分地區保存合婚糖的古早風俗。

合婚糖是結婚當天男方送給女方的禮,一般在下聘時,男女雙方長輩就會先言明要送一副或半副的合婚糖,所謂「一副」,就是一種用白糖熬製成八卦形,中間印有「囍」字的「八卦糖」十二塊,但後來有些人認為十二塊太多,改為八塊,取其發的意思,但照傳統禮俗的家庭還是會堅持用十二塊,加上一百二十塊用白糖製成菱形糖;至於「半副」,則是指六塊八卦形的囍糖,加上六十塊小形的菱形糖。

這種平常難得一見的合婚糖,是利用白糖熬煮,熬到攝氏一百三十度高熱時,讓糖的香味完全揮發出來,待香氣四溢,此時快速將糖漿倒入木製模子裡面,等到冷卻後再取出來,就成為立體感十足,很有特殊造型的糖塊。

由於合婚糖是用高溫熬煮製造而成,等到冷卻後,糖塊硬度相對提高,不易破碎,因為需要在持續高溫中製造,常得靠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才有辦法製作出這種珍貴的結婚禮物,或許這也是老祖先們的智慧,藉由熬煮糖汁告誡與勉勵新人,往後的日子一定要禁得起熬煉,在患難中見真情,否則何需如此大費周章的熬糖。

除了熬糖汁要相當的技巧,製做合婚糖的木製模型也是關鍵,這塊約三尺長、三寸高的模型,一面刻著八卦形,一面則刻著一塊塊的小菱形,在製作過程中,得將滾燙的糖漿倒在這塊模型上,等冷卻後倒出來,才能成為需要的合婚糖。

可別小看這塊沉重的木製模型,從小就學做餅的黃老闆說,早在他父親十歲到府城學藝當徒弟時,就有這塊木頭模型了,而他父親如果還在世,現在也一百多歲了,由此推算,這塊模型應該有一百年以上的歷史,不過雖然使用年代已久,但是這塊模型還未退休,做出來的合婚糖也依然菱角分明,未見磨損,黃老闆說,主要是因經常要將高溫的糖漿倒在模型上面,無形中達到高溫殺菌的保護效果,因此歷久而彌新,到現在還一直捨不得丟,可以當做傳家之寶。

有趣的是,黃老闆原先還有一塊用來印餅龜的木製模型,他嫌太老舊又笨重,竟棄之不用,最後還拿柴刀想將它劈了當材燒,沒想到劈了兩刀,只在模型上留下兩道痕跡,卻一直無法將它劈開,只好棄置一旁,後來有位朋友發現,索性就送給對方,但是後來他才發現新模型印出的餅龜模樣總不如舊的傳神,而原先送給朋友的模型,聽說後來被賣到美國的一家圖書館收藏,現在想起來還令他懊惱不已呢!


尋找台灣古早味/鹹紅龜 外皮Q軟內餡香
【文、圖/摘自《尋找台灣古早味:讓人難忘的36種絕妙好滋味》/黃婉玲著/樂果文化出版】

鹹中帶甜,外皮Q軟內餡味香。

客家朋友一定很快看出這不就是客家傳統的菜餚嗎,但是在南部你說這是客家菜卻沒有人會相信,因為一百多年前他們的祖先早就在做這些菜了,族群早就無形中已經融合在一起,如果硬要區分還是有點困難。


剛出爐的鹹紅粿,總能讓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特有的香氣,令人垂涎,咬下去,麵皮的Q勁和內餡的沙質感,配上特有的香蕉葉風味,會讓人捨不得一口吞下肚。

屬於傳統糕點的紅龜粿,在市場上不算稀奇,書上或網路上也常可以看到紅龜粿DIY的食譜,而對想要解饞的人,到市場上繞一圈,應該也不難買到,紅龜粿是一道歷久不衰的古早味台灣傳統糕點,有深深的文化意涵在其中。

傳統的紅龜粿包的是豆沙,口味是甜的,不過也有鹹紅龜,它是混和著黃豆餡和薑末,加上襯底的香蕉葉,剛出爐的鹹紅粿,總能讓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特有的香氣,令人垂涎,咬下去,麵皮的Q勁和內餡的沙質感,配上特有的香蕉葉風味,會讓人捨不得一口吞下肚,非得慢慢咀嚼一番不可。

我走訪鄉間,品嚐過不少紅龜粿,但就屬阿雲做的鹹紅龜最讓我回味,我顧不得狀況不是很好的胃,屢次到阿雲的攤子上去買鹹紅龜粿,也常請她說明好吃的鹹紅龜是怎麼調製的,所以我常不知不覺中就多吃了幾塊鹹紅龜,讓胃有點負擔,但還是常無法自拔。

阿雲禁不起我的纏功,不藏私的說出鹹紅龜好吃的祕訣,還帶我參觀她的廚房,我發現,雖然這只是一小塊鹹紅龜粿,卻蘊含著先民傳統執著的美德,因為製作的每道程序都得照老師傅的傳授,一步步做,不能馬虎,即使現在有了宅急便,她還是不願搭潮流便車,對手作堅持不動如山,不願為了賺錢而大量生產製作,雖說純手工製作的鹹紅龜,沒有辦法滿足太多客戶的需求,但是她很堅持,好吃的鹹紅龜,最好現買現出,當天就要吃完,隔夜,口味就跑掉了。

除了調好內餡和麵皮,襯底的香蕉葉片,也是影響鹹紅龜粿風味的祕訣,在塑膠紙逐漸取代香蕉葉片的現在,阿雲仍堅持用香蕉葉來襯底,為的就是不想讓辛苦做了兩、三小時的紅龜粿走味,盡管香蕉盛產,但是香蕉葉還是比香蕉貴上好幾倍,但是阿雲還是沒有改用塑膠紙,她說用傳統的香蕉葉也是鹹紅龜粿好吃的靈魂之一。

阿雲每天面對的顧客,都是幾十年的老主顧,她始終堅持一天要多少粿,就做多少餡,絕不多做,賣完就收攤,「我寧可做慢一點,少賺一點錢,也不會想去大量製作,我認為堅持保有當天現做與實在好吃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老顧客才是我永久的衣食父母,慕名而來的,往往不懂得品嚐,充其量只算是好奇的客人而已。」阿雲說她只想緊緊抓住老顧客的胃,不會為貪圖利益而砸掉招牌。

誰說「堅持傳統的人,是不懂把握商機的老頑固」。我覺得要讓事業永續經營,還是要按步就班,穩紮穩打,投機不得,不管是工作或人生皆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