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商周出版《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
| 書名: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 作者:迪特瑞希.史汪尼玆 譯者:劉海甯、郜世紅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05日 |
|
內容介紹:以前,如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中所分析,社會將男人視為人類的標準模型,而女人是個謎、是缺陷、是不完美的人。自從女權抬頭、兩性平等觀念漸入人心,女性特質如良好的溝通能力、擅長傾聽與善體人意等等,都已成為人與人之間往來互動的準則。如今可說是風水輪流轉:男人才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團謎,實在有必要進一步瞭解。而作者認為女人太失職了,她們從來不曾像男人研究女人那般地好好地研究過男人,女人數千年來對於父權的控訴只是讓男人更加有苦難言、有口說不清。
有鑑於此,本書作者史汪尼玆企圖打破男人的沉默,深入探究男性這個物種。熟悉並認同女性主義諸多觀點的他,不僅承認男性罪大惡極的種種過失,其終極目標是要揭開整個形塑男人特質的社會機制,讓男人自己與女人徹底瞭解男人之所以為何是男人。在《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一書中,他對男性性格與男人的自我認同進行剝絲抽繭般的詳盡剖析,希望藉此將男女自對彼此與自身誤解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拯救兩性戰爭壕溝裡的世間男女。
新書內容搶先看:
女人的目光與男人的陌生
愛情會在短時間內將男人變成女人。男人開始殷勤周到、可愛逗人,時時設身處地為情人著想,行為舉止完全以她的期望為依歸,他能放下裝腔作勢、好爭高低的態度,言談只圍繞一個主題:感情。他敞開心扉,不管情人說什麼,他都認同;任何意見上的分歧,他都會設法避免。想想看,這一切都發生在男性角色的襯托下,這種吸引力怎能抵擋?
這種愛情狀態中的男人,常常會誤導女人把他們當作衡量男人的普世標準。如果熱戀中的男人表現得那麼可圈可點,為什麼他們不能永遠這樣呢?女人會這麼想。在觀察異性的時候,女人會忽視男人基本上完全陌生的一面,那陌生被愛情蒙蔽了。她們保留著戀愛中男人留下的印象,而日後當她們的期待化作幻影時,她們會感到無比震驚。如果女人能把男人陌生的一面當作是正常的,而把那熟悉的一面當作是不可能的,她們在處理與男人的關係時,可能就會得心應手一些。可惜她們觀察男人的目光並非如此。
當熱戀的激情逐漸平靜下來,疏離陌生的感覺浮現時,女人會把問題歸咎於伴侶個人的錯誤,她們還會責怪自己找到了一個不適合的人。於是她們開始尋覓新的對象。
奧地利的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西元一八八九至一九五一年),有一次在大學的走廊上叫住一位同事,問他:「說說看,為什麼人們會那麼長時間相信,是太陽繞著地球轉的呢?」
「因為看上去像是太陽繞著地球轉。」同事不假思索地回答。
「假如人們從一開始就相信,是地球繞著太陽轉,而且地球還自轉,那麼看上去會像什麼呢?」維根斯坦反問道,被問的同事陷入了沈思。接下來的回答想必會是:「就是那樣。」
女人看待男人的目光也是這樣。如果女人以熱戀和親密時的標準來衡量男人,那麼她就會覺得,男人的行為舉止非常陌生,而且難以理解。
但是如果女人把男人的陌生、難以理解當作是正常的情況,而把熱戀時親密而熟悉的感覺視作為天方夜譚,那麼事情看上去會怎樣呢?就是那樣。我們只不過是換一個角度來闡釋問題。
如果有人這樣做了,就會不由自主地得到一個印象,和我們相對的那個性別彷彿是生活在另外一個宇宙,那裡有些東西是無法解釋、無法接近的,就好像那個性別是不同的物種。在女性解放運動之前,男人一直認為「女人是一個謎」。謎樣般女人的原型,可追逆至希臘神話中人面獅身、愛打謎語的斯芬克斯(Sphinx);而最經典的形象莫過於謎一般微笑的蒙娜麗莎,有多少男人在她的畫像前歇斯底里發作,飲彈身亡。在那個時代,女人是一則有待破解的謎。
而如今時過境遷。在一個穩定和平的社會裡,粗活已經由機器包辦,女人在溝通方面的才華與美德備受重視,在現代社會中男子漢氣概已不再具有說服力了。當社會福利國家能夠為人民提供物質保障的時候,女人想到家裡的男人時,不禁自問:何苦要找個男人?男人帶來的問題比他能解決的還要多。男人的表現經常讓女人百思不得其解,行為動機教人捉摸不透,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封閉的。男人的社會是那般的壓抑,但是製造的噪音卻又是高分貝的。當男人三番兩次將家裡弄得一團糟,把女人逼上絕境時,女人要自問:男人到底是不是人?
到了一定的時候,女人就會和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中的仙女皇后一樣,覺得自己的丈夫是那樣的莫名其妙,彷彿他們不是人,而是一頭驢。他們渾身上下毛茸茸的,讓人反感;吃飯的樣子,簡直是窮兇極惡;身上散發的臭味,令人窒息;走起路來蹄子大剌剌的聲音,一副沒有教養的模樣。再說到他們的溝通能力,實在是低下得可憐,頑固偏執的個性,讓人絕望透頂。他們的生殖器巨大而又醜陋,叫喊聲令人作嘔,他們的口臭已經到了危害健康的程度。女人就是這樣,不斷在男人身上發現讓她們不知所措的事情。多少世紀以來,時代精神一直在傳遞一項訊息,男人在各方面都是社會的表率,但是看到男人這個表率,長久以來沒有半點自我改進的跡象,女人能不詫異萬分?有一種錯覺認為,男人和女人除了在解剖學方面有區別以外,其實都是一樣的。一但認清這是種錯覺時,人們不解與驚訝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父親擔任母職的時候,這一點尤其明顯。男人可以照料小孩、餵飯、換尿布,但是他們不能生孩子,也不能哺乳。如果男人想參與生養孩子的大業,他必須以父親的身分出現。
社會角色可以變換,比如說,有時可以工程師的身分出現,有時以選民、顧客或是協會會員的身分出現。角色就像是外套,可以穿穿脫脫。但是有一種角色沒有辦法這樣隨心所欲:男人或女人的角色,它們不像衣服那般可以任意換著穿。你是女人或男人就意味著,你擁有女人或男人的血肉之軀。性別角色屬於人的身分識別;性別烙印影響到人在社會上扮演其他角色的方式。性別表現差異的地方,同時也是自然和文化相互聯繫的地方。在這裡,性融入了文化的象徵意義之中,並以一種社會形式呈現出來。在這裡,家庭角色,也就是父親和母親,彼此結合在一起,但是無法相互替換。在這裡,人類身體的兩個基本形態環環相扣,它們是風尚、時裝、美容工業,甚至整個雜誌業賴以生存的基礎。
在古代社會,人們對特定群體之間的差異習以為常。公爵和農夫,僧侶和士兵,他們彼此之間陌生而有距離,燒炭工和紅衣主教之間的差距,可能遠遠大於同社會階層男女之間的差距。在這種階級差距的制度中,兩性如同兩個階級,他們各自有自己的生存空間。房子的內部是女人的領域,除此以外皆為男人的天下。在階級社會中,服飾又標誌著一個人的身分地位,所以我們會看到,性別差異就成了一個擁有形形色色社會差異的大千世界。一個人如果身穿裙子,同時又在家裡搬罐子、搬木桶,這個人肯定是女人,人們根本不用去注意這個人的身體。而時代發展到今天,各種社會藩籬早已消除殆盡,碩果僅存的大概就是性別差異了。就像消除社會階級差距一樣,人們也迫不及待要瓦解男女差別這最後一道牆。但是它卻遲遲不肯退場,堅韌頑強,所有法師的魔法,還有思想家、理論家的突發異想與精湛學說,都拿它莫可奈何。我們面對這個差別,就像面對著一個遠古遺留下來的千年之謎。
在此,暫且把所有政治正確的顧慮拋在腦後,仔細探究這個問題:什麼是男性?男性處於文明發展的哪一個階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