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言堂/較勁的美學:評「利休之死」 |
| ||
而令人好奇的是,這位家喻戶曉的茶道奇人千利休,究竟是美學大師抑或是世紀騙徒?一碗點茶,曾是十四世紀日本上流階層附庸風雅的奢華嗜尚。不論是獨飲或共賞,都曾令許多名士富豪為之沉迷與瘋狂,不惜千金只為飲得好茶,繼而演變為當時鬥茶的豪賭遊戲。 這股茗戰風潮於15世紀中葉逐漸式微,但利休的出現給日本茶道注入了新生命。他以其脫俗的美學,豐富了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底蘊,將茶道引向反璞歸真的境界。其居士名號「利休」所顯示的鋒芒內斂的意涵,正反映出他的秉性與理想。 在偌小的茶庵裡,樸實無華的茶具壺罐、雅致含蓄的花飾和畫卷,全都恰如其分地各就其位。透過莊嚴的點茶儀式,賞茶已不再是單純的品味茗香,而是茶客與沏茶人的心性交流。人類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在這個靜謐的空間中,都能得到純淨的昇華,共同覓得心靈的舒放。但與此同時,在這個逼仄的狹室裡,彼此亦在進行著較量,不僅是美學造詣的高低比劃,它更是權力鬥爭與密謀策計的指揮所。 在這層意義上,利休無疑是箇中翹楚。他不只能在茶會上從對方的舉止談吐,洞悉其心念流轉,進而運用自身擔任茶庵主持的崇高地位,以及超凡的審美異稟,巧妙地在群雄爭霸的競技場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在這場美學與權力的對決中,他從一介庶民商賈之子,躍身為富可敵國的贏家。他堅定的豪氣不在言下。當別人對他提出質疑:你如何分辨粗鄙盛皿與高貴茶碗的不同,只見他自信滿懷地說:「我說了算!」 作者根據已知的史實,發揮想像力和巧思,生動地勾勒出愛憎交纏的利休的形象。在小說中,作者還創造了一則感性溫暖的插曲。利休的懷裡總是帶著一個綠釉香盒,因為那是他愛慕的高麗女子的遺物,以此來烘托其凡人情愛的側面。 利休自刃的死因向來傳言甚多。諸如安置在大德寺山門上的利休木像冒瀆了秀吉;利休不肯讓女兒委身為秀吉的小妾;與利休相較,秀吉在茶道美學上始終落居下風,以及利休涉嫌將茶具低買高賣的疑雲等等。不過,這些漩渦般的臆測,都不及秀吉給利休定下的罪名那樣反諷和荒謬:只因為利休抵死不願讓出那只他深愛著的綠釉香盒! 他們二人在長達十餘年的緊張關係中,因此事件而如繃緊到極致的絲弦,戲劇性地應聲斷裂了。弔詭的是,利休生前卻未反駁這些巷議攻訐,反而寫下辭世偈語,安然地接下這無可挽回的敗局。順便一提,在這部刻意採用倒敘寫法的出色小說中,作者何嘗不是向讀者下了戰帖,他似乎在挑戰讀者的邏輯思考與悟性:你能夠從平靜澄綠的茶湯中,辨識出禪意高遠的美學回聲嗎?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