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故事與新聞/政府要有平衡的能源政策
【聯合報╱楊照】

如果政府不做,個人、企業基於個別立場,選擇的一定是對環境、能源保育不友善的決定……

美國北極圈野生保護區法案,在1980年底,由當時的總統卡特簽署生效。不過三十年來,保護區的範圍一直爭議不斷。爭議的根本因素,是該區內豐富的油藏,保護生態和開發石油,這兩種立場長期拉鋸。

據估計,野生保護區中蘊藏有七十五億桶原油,這是很龐大的數字,如果都能開發出來,當然是一筆驚人的財富。不過如果單純只是從能源運用、消耗上看,這個數字的意義,卻不太一樣。

因為有其他數字可以作為比較參考。如果從1981年開始,全美國的汽車能源使用率每加侖提高五英哩,那麼美國每天就能省下一百五十萬桶原油,也就是一年超過五億桶。要是標準再高一點,每加侖汽油能多跑十英哩,那麼每天省下來的原油會有兩百五十萬桶,一年將近十億桶。

甚至不需要研發新的引擎技術,光是規定全美國販售的汽車替換輪胎,都需要依照新車出廠配備的標準,那麼每一年汽車總耗油就可以少掉一億四千萬桶!算算,五十年下來,七十億桶原油就省下來了,差不多就是阿拉斯加藏油的總量了。

開發新油源或開發新省油方式?從地球整體考量看,顯然是後者比較有道理;然而從個別利益上看,卻是前者相對容易多了。開發新油源,石油公司有錢賺,汽油價錢可以壓得比較低,消費者不受影響。開發省油新技術,車廠要投注研發經費,省油車、省油輪胎成本都比較高,消費者買起來會心痛。所以很自然的,廠商和消費者都不會主動選擇省油選項了。

這時候就需要政府。政府有集體、長遠思考的責任,更有訂定追求集體、長遠利益政策的權力。如果政府不做,個人、企業基於個別立場,選擇的一定是對環境、能源保育不友善的決定。

沒有政府堅持提高出廠車輛的油耗效率標準,不會有省油引擎、省油輪胎日新月異的改良。歐洲、美國日益提高的耗油效率標準,刺激車廠發明了油電混合引擎,讓每加侖汽油輕易可以跑到四十英哩以上。如果全美國的汽車都有這樣的能源效率,那麼每一年就可以省下十二億桶的汽油!

政府沒有能源政策,再多再豐沛的能源都不夠用;光是想方設法籌畫能源供給的,不會是稱職、盡責的好政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