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音樂時光機》寂寞鋼琴師 幽幽平均律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2008.09.22 02:52 am


1720年,巴赫滿懷著望子成龍的期盼,寫下「給長子威廉的小曲集」。為了配合愛子成長練習,這本曲集並非一次寫完,而是逐步增加難度,還詳附音名表、指法表、裝飾音記號及其奏法的對照表,這就是「平均律鋼琴曲」第一集的前身。那時,小威廉才九歲多一點。

平均律這種將八度音程分為12個相等半音的調律方法,據說是為消除早先「中全音律」因音差產生的怪聲(狼音)而來,巴赫則創新寫下包括24種大小調性的前奏曲與賦格曲,構成平均律曲集,並以此教導愛子。在父親栽培下,威廉成年後躍為名演奏家,不久卻放棄彈琴,甚至在巴赫逝後變賣父親手稿,潦倒以終。父傳子的平均律,就這樣轉調成悲歌。

人類故事總是不斷重複,數百年後,類似的父子愛恨情結又在月前上映的「寂寞鋼琴師」上演,平均律再度成為主旋律。

講述義大利爵士鋼琴詩人盧卡.佛洛瑞短暫一生的「寂寞鋼琴師」,開頭就重現盧卡的童年悲劇:盧卡父親因工作常出遠門,小盧卡一回鬧彆扭不去送行,夜間則循著媽媽的平均律琴聲為母拭淚,彼此深知思夫、念父之苦。翌日媽媽開車時,分坐前後座的母子倆透過鏡子相視微笑,未料媽媽因而閃神,車毀人亡,埋下盧卡日後瘋狂遠因。

媽媽過世前晚彈的巴赫平均律f小調第12曲的前奏曲,自此在盧卡人生扮演關鍵角色。在古典音樂學院應試時,盧卡彈的曲目之一正是該曲,之後則以一曲拉赫曼尼諾夫技驚四座,引來同學找他組爵士樂團。

掙脫出巴赫嚴謹的平均律與相連的噩夢,盧卡得以自由揮灑,人生邁向全新境界。然而盧卡太受歡迎,團員終起勃谿,媽媽車禍時的車輪空轉聲開始在盧卡耳邊迴盪,規律得有如巴赫。盧卡甚至無意識彈起規律小節,幾個音符卡農般反覆輪迴,專注到哥姐在身邊待了一個半小時也沒發現。

巴赫的作品向來是音樂治療曲目,被公認可幫助精神病患平靜,然而從另一面來說,它常如數學般層層推進的結構,也引發強迫症的聯想。盧卡從爵士不自覺重彈巴赫式音樂,暗示他又走回童年死胡同,這種狀況在他與女友爭吵後重演,盧卡首次自殺未遂。

之後,盧卡展開重回童年舊地之旅,關係長年緊張的父子倆一度和好,一切卻在父親將珍藏的平均律第一集唱片傳承給盧卡後破碎。

他想起當年媽媽教他彈平均律第12曲前奏曲,這首悲傷的哀歌,乃是媽媽的輓歌,而在盧卡內心深處,媽媽會死乃是爸爸遠行造成;爸爸的傳承之舉,更令他憶起父親自幼命他彈古典音樂的規訓。對母親的思念、對父親的愛恨深深夾纏,盧卡終於自毀。

不論是極力擺脫狼音的平均律,或望子成龍的父親,都渴盼實現理想中秩序井然的美好結構。然而格式終難駕馭人性,巴赫的小威廉、現代的魯卡,都終究遁出平均律,撲向那聲拔尖的狼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