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膝關節:龍部長 別用恐懼說服我

2014年04月17日11:58 
 

很多人都在問,服貿可不可以幫助國片?答案是:乍看之下絕對是『助力』,但未來會有幾分『阻力』?沒人敢掛保證。

服貿協議炒得沸沸揚揚,許多學者專家分析優缺點。當然也有人認為不管是優缺點怎麼看,這背後政治目的算計,可不是今天談讓利幾分的空間。再說了,協議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互惠雙方,怎麼看起來在電影圈而言,這份條文確實看起來台灣電影圈是『得利』角色。

昨天文化部長龍應台女士接受民進黨立委陳亭妃上午質詢時,依據國片認定基準,只要3分之1以上演員具中華民國身分證,就可申請為國產電影,未來中國電影恐以此手法變成國片。龍應台表示,國片認定標準限定男女主角與配角。其實早就很多電影都是男女主角配角群就用這套做法執行。《小時代》就是很鮮明的例子。

該片導演編劇都是原著小說作者,也就是中國暢銷小說家郭敬明。台灣演員部分,男主角有柯震東、鳳小岳。女主角郭采潔,還有兩位女配角Hold住姐以及郭碧婷。換句話說四大主角裡面有三個名額被台灣人拿下,四大配角裡面台灣人也拿了半數。加上該片幕後團隊很多台灣人,包括監製柴智屏與製片崔震東。

不過看完這部片之後,有多少人能夠認同這部片身份算是台灣片?但就現行法規制度來說,這部片百分百合乎規定。只是裡面談論的故事風格與角色表演,都與目前台灣不太搭調。但是,就產業而言,我認為這部片是很值得肯定的跨國合作。甚至因為大賣之故,讓片中幾位台灣演員也能得到其他工作機會與合作曝光。

所以陳亭妃拿國片認定基準質詢龍應台這個問題,看得出來她並不明白電影圈實務運作上的情況。

第二個莫名恐慌,則是龍部長表示。服貿開放後,台灣後製業者可以爭搶對岸每年800部電影的後製商機。要是不簽服貿,台灣的後製產業恐怕會萎縮。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很不恰當的,為何我們政府官員動不動就要用『恐嚇式口吻』回應外界疑慮?一堆官員都說不簽什麼,我們就會XXX。結果簽了之後,也沒比較好呀?

不過話說回來,簽了服貿之後,真的有機會搶到對岸每年800部電影的後製商機嗎?

我認為這是頭殼壞去才會有這種想法。

基本上,目前台灣能夠得到對岸電影後製機會的業者並不多,中國本土的業者除非部分技術考量才有可能跟台灣業者合作。舉凡沖印影片也都是中國業者的主場優勢,他怎麼可能讓給台灣人賺。而且中國/香港許多電影人員會去泰國或是韓國搞部分技術後製,目前來台灣的,我認為『相對』不多。

事實上,兩岸三地,看誰技術好價錢公道,後製自然會去哪裡做。台灣錄音大師杜篤之的工作室音效技術受到很多業界肯定,王家衛以前都要在杜哥重慶北路裡的窄梯之間爬上爬下,就是為了聽最佳錄音配音品質。老實說,簽服貿跟後製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誰技術好價錢漂亮就去那邊。早期大陸資源不夠多,來台灣或是香港做很多,現在換中國設備好到冒泡,搞個數十億弄影視基地,什麼設備人才都有,到底是有多少中國片願意來台灣後製?我內心充滿問號。

而來台灣的不多也主要卡在台灣國片目前數量增加,大家光是要排定各部影片進度後製工期也都是卡位大作戰了,請問是有多少人還有時間成本去賺對岸錢?

有沒有簽服貿,對本土後製應該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在ECFA的架構下,台灣片去中國映演,確實得到了比較好的拆帳條件,過去我方影片被當成『外國進口片』,所以獲利較少,現在被視同『本國片』身份,條件對台灣片主就好很多。

以進口片來看,片商只能拿回25%,戲院拿走75%。不過事實上,片商拿不到這麼多錢,因為還有一堆稅要付。最後能否拿回10%都是未知數。

ECFA條文規定下,台灣享有和中國國產片一樣的拆帳優勢。但每部片談的拆帳比例都不太相同,需要由發行方和戲院角力。原則上從40%起跳。更細的是,國產片拆帳比例從票房收入總額裡拆掉3.3%的稅,再拆掉5%的稅給電影局,提供作為所謂的國產片發展基金。再從剩下的91.7%裡拆4%-4.2%回到發行的片商,剩下才是戲院收入。

那麼,電影圈怕的是什麼?怕的是因為中國審批問題,很多題材都可能是禁忌,但偏偏中共也不會明文告訴你哪些是地雷,所以創作者影片在大陸上映,光是取得批文就延宕多時,可能錯過上映良機(因為網路可能有盜版),若是中共要搞你,光用這招就能逼死你。你急也沒用,畢竟大家都急著想拿到審批,也不光是台灣電影創作者在急而已。

台灣去中國,這些上映都還是小事了。比較可怕的是在後面。

筆者親眼看過一些籌備中的劇本,資金都是來自中國,資方與官方的身份就像跳恰恰一樣,雙方頗有默契節奏,說穿了,這些劇本都是政宣色彩強烈,創造兩岸一家親為主軸。資方底牌就是要透過影片展開文化交流,影片賣不賣座?才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讓更多台灣拍片者能夠拿到中國資金,拍出他們想要的氛圍。

對於台灣人而言,能拿到錢拍片,比什麼都還重要。對於中國人而言,能夠拍完上院線或是發DVD也可能只是其次,重點是建立文化關係,至於文化是否為洗腦工具?我想台灣人沒那麼笨。但文化背後的錢,會不會梏桎我們創作自由?

套一句《畫皮2》導演烏爾善的說法:『別在足球場上想用手。』

或是,用一下《讓子彈飛》裡的經典台詞:『讓子彈飛一會。』我想電影反映了社會百態,ECFA以及在ECFA架構下的服貿協議,對於兩岸各項事務若單純用利益得失,不去衡量背後政治動機,那就是極蠢至極。讓子彈飛一會,讓累積的能量大一點。

最後,我實在受夠了政府動不動就用恐嚇語氣,以及怎麼老是把台灣唯一的出路都寄託在中國身上呢?


【編按】
最即時的新聞、最銳利的評論,都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蘋果日報》即時新聞開闢名家專欄,每週刊出日期如下:
星期一:黃國昌、王丹
星期二:南方朔、楊照
星期三:漂浪島嶼、賴士葆
星期四:膝關節、楊志良
星期五:林飛帆
星期六:羅文嘉、柯一正
星期日:劉寶傑
 

兩岸事務若不衡量背後政治動機,那就是極蠢至極。讓子彈飛一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yoganadan 的頭像
    anyoganadan

    私.雜記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