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立群 有味道的人,有味道的生活
【聯合報/文/黃靖雅,攝影/陳立凱,協力拍攝/翦淞閣】

就像有人一早要喝杯咖啡才醒得過來;
這大腕兒是一天結束要點爐香,才算是休息到了。
「沉香裡,流年換」這麼李清照式的情調,正是李立群生活的真實寫照。


「這個人很有味道。」

我們常這樣形容一個氣質好的人。用「味道」來形容人,很傳神,但還真抽象。

那中國人對好味道的想法又是什麼?

是「香遠益清」,是「冷香飛上詩句」,是「暗香浮動月黃昏」,是「爐香乍爇,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一樣抽象,可感不可說,但可以傳神會意。

這些年,這種中式氣味美學,開始像從一場長夢中甦醒般,細細的,在華人的文化記憶中,回了神,還了魂,開始走進日常生活,成為你我可以碰觸得到的美好。

中式香道,文人品香傳統,又翻到了活色生香的新一頁。我們有了新機會和老傳統接軌,做回「有味道的人」,過回「有味道的生活」。

天天聞香,大腕兒的小日子

很少人知道的是,從台灣到大陸內地電視戲劇界,人稱「大腕兒」,以一口柔軟北京腔,吃遍大江南北電視台的李立群,是這一頁甦醒的中式香道記憶中,一個早就上路了十多年的先行者,不張揚地,日日在香道中,過他美美的小日子。

30年前,就以「卿需憐我憐卿」得到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李立群一直以演技派著稱,看到他,觀眾心裡就會自動冒出「飆演技」之類形容詞。

李立群本科和戲劇八竿子打不著,海專航海科畢業後,跑船跑了8個月,還曾到梨山幫人種了一年果樹,終究敵不過細胞裡的「戲胞」,和賴聲川等人一起創立了「表演工作坊」,並參加電視、電影、廣告、相聲、舞台劇演出,直到今天,舞台跨兩岸,作品數不清,「大腕兒」實至名歸。只是這大腕兒下了戲,獨愛好香作伴的小日子。

不裝腔作勢,不充內行,點香、品香,就只是他的生活方式,就像有人每天早上都要喝杯咖啡才醒得過來;李立群是一天結束要點爐香,才算是休息到了。上山下海拍戲,下了戲,在劇組臨時宿舍,來上一爐沉香,身心都休息了。

「沉香裡,流年換」,這麼李清照式的情調,其實是李立群生活的真實寫照。

李立群很妙,很年輕時,眼神看起來就很老,從眼睛看進去,可以發現裡面住了一個老靈魂;但幾十年後,59歲了,看起來樣子卻很年輕,神采活潑,談興極佳,有他在的地方,自自然然就成了個「單口相聲」的小舞台,眾人眼睛發亮地聽著,聽得耳朵出了油。

也許就是這麼一種又老又年輕的奇妙特質,在戲劇場景與聚光燈下生活的李立群,演他人,風格鮮明,但仍不離大眾口味;下了戲,演自己,卻是獨愛安靜而且極少人懂的這一味:香道。

但這並不意外。就像當年,他和李國修、賴聲川一起催生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本來是想為相聲舉行一場「告別式」,以現代舞台的形式,給中國這項傳統的說講藝術,上幅輓聯;沒想到,竟然讓老相聲「嗆」一下、吐一口氣又活了過來,還活回中國大陸去,活出第二春。

又老又新,老出新意思來,似乎正是李立群的拿手好戲。

一頭栽入,天下第一爐害的?


沉香並不是木材,而是一種沉香屬的香樹所結出,混合了樹脂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產地古以海南、今以越南著名 ,分成從地下、樹根下採的紅土沉,以及地上的生沉,生沉的菌還在作用,香還有變化。奇楠則是沉香中的王者,自古一片萬金,高雅又「高貴」。
「都是那個『天下第一爐』害的!」

說起和香道結了不解之緣,追究源頭,李立群回憶說:都要從一只老香爐說起。

十多年前,他有位從事古文物收藏、尤精文房的朋友──「翦淞閣」主人黃玄龍,介紹他看了一只「最素、形制最雅、手感最好」的明代銅香爐。

為了彰顯這只氣韻簡雅的老香爐,黃玄龍在爐中點了些沉香。當淡而悠長的細緻香氣,靜靜逸開,李立群一聞,當場「岔題」,忘了「本日主題」其實是眼前他們稱的「天下第一爐」,問道:「嗯?這是什麼?」

那是奇楠,沉香中的極品,人稱香中之王。

而李立群這一問,就開啟了他十幾年的香道之旅。到現在都回不了頭,也不想回頭。

千萬寶貝,保鮮盒隨便裝?

那麼,李立群應該感謝當初「無心插柳」引他入香道的收藏家黃玄龍囉?

「感謝?我恨死他了!你看這十幾年來我花了多少錢在這上頭?」

受訪這一天,近年常在中國發展、早已是電視戲劇「大腕」的李立群,為下一部戲準備而推了小平頭,一身輕鬆的休閒衣衫,出現在台北東區「翦淞閣」裡,拎了兩大布袋,袋裡裝了幾個透明、半透明保鮮盒,盒裡可看出大大小小的枯木段兒,密密實實挨擠成一盒,沒有錦盒伺候。

瞧著那不太金貴的模樣,誰知道,就這幾個保鮮盒裡那幾段枯木,加起來,「起碼上千萬!」

因為它們多數是江湖傳說的「眾香之王」:奇楠。

李立群在台灣的品香界,收沉香收得算早,這些身價而今早就翻了幾番的沉香、奇楠,當年雖然也不算便宜,但還買得起,他就這麼聞著聞著、買著買著,一頭深深地栽進了沉香的世界。

「好沉香自古就不便宜」,李立群說,魏晉南北朝可以「沉香易銅」,有公認的價值,可像貨幣一樣交易,貴者有50兩一錢或一兩金子一錢的,但便宜也有像蔬菜一樣的,像今天也可以在中藥鋪買到平價沉香。

《康熙字典》裡也有香譜,記載了印尼帝汶進口香料,就是沉香,「貴者一片萬錢,尤以黎峒(今海南島二族)產者為佳。」

也許因為上品沉香價昂,所以唯有吃飽穿暖的社會,才會重新重視此道。日本一直沒斷過香道的傳統,中國則因戰亂頻仍,時斷時續,在承平盛世文人書齋裡地位甚高的沉香,它的美好傳統,要到下一輪太平盛世,才會被重新憶起。但文化裡的沉香記憶只要一甦醒,那就不得了,物稀為貴,立刻狠狠翻兩番!

李立群收沉香,一開始,太太還念他,買太多,花錢,後來發現沉香竟然不只保值,還能增值,像他手裡的14、15種沉香,就增值了十多倍,太太也就不再念了。

但李立群說,他玩香,從沒想過靠這東西發財,香界有人抱投資心態,只收不聞,像有價證券一樣擺著增值;但他不是,他幾乎天天聞,還有個隨身香袋,「下了工,天天來一爐」,收藏得早,只意味他現在還聞得起好東西,奇楠飛漲,他只「賺了開心」。






李立群的香道之路/吃飽穿暖,香道上場
【聯合報/文/黃靖雅,攝影/陳立凱,協力拍攝/翦淞閣】


品香,自宋代以來就和點茶、插花、掛畫成為文人書齋裡的時尚,「四般閒事」是富足年代的品味象徵。圖中這款形制簡雅的古香爐,即是李立群口中的「天下第一爐」。
「眼耳鼻舌身意」的享受,中國人最看重哪一項?答案大家都知道,是舌頭。

中國人愛吃,最重舌根享受,尤其是在曾有天災人禍荒年紀憶的年代,一切吃飽了再說;即使不再飢餓,也都在飢寒的集體記憶裡,良久回不過神來,繼續吃吃吃。

唯有等到整個社會都飽暖富足了,才會開始注意到比較深細甚至抽象的美好,譬如說:氣味。

香道,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當人們的需求從形而下,延伸到了形而上。就像孔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吃飽穿暖之後,開始注意到生命其他細緻的需求,香,細緻的香,能讓身心放鬆的香,才從集體文化記憶裡,甦醒了過來。

這10年來,古老的沉香記憶,漸漸回到了人們心裡。不少人恍然發現,原來我們對香,也是有鄉愁的。只是這香的鄉愁,正以一種讓人身心放鬆但荷包不輕鬆的姿態,小眾的,高規格的,回過神來。

你會很直覺地愛上它,但接著會發現,這份愛,從古以來,都很「高貴」。尤其是彼岸新富階層加入尋好香行列之後,好沉香,就不只是「水漲船高」而已。


李立群的香道之路/8個步驟 點一爐好香
【聯合報/文/黃靖雅,攝影/陳立凱,協力拍攝/翦淞閣】

李立群教你做
8個步驟 點一爐好香


1.理灰:以香鏟將香灰理平。品香家眼中,上選的香灰,是日積月累的沈香香灰;另有人以瓦輾成灰,再燒一次成香灰,取其乾淨,不影響香味;至於旅途之中,也有以電爐點香的,取其方便,也無雜味。

2.挖洞做坑

3.以沈香粉做火心、壓緊

4.點香心

5.以火鉗埋香心

6.入香:從香盒中取出事先以香刀刨下的小片香木,放入爐中,隔灰,以香心的熱間接發香,一般以「有香而無煙」為尚,既風雅,也免得燒得太快,浪費了價比黃金的好沉香。「一般香道是不見煙的,至於這種火災級的大煙,是拍照用的。」李立群撥了一下香灰,不改冷面笑匠風格。

7.掃香灰

8.品香

哪裡買
專門店、日本老店 各有所長

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沉香的魅力,體會一下「身體隨著氣味放鬆了,心情隨著香氣沉靜了」的滋味,品香新鮮人可以到哪裡買入門的沉香?

李立群建議,日本有些百年老店很有信譽,如松榮堂、鳩居堂,是初學者可選擇的入門店,「但日本香店習慣混合調香,這是要注意的。」此外,目前台灣市面上也有沉香專門店,公正性如何,可以先觀察。至於傳統香店也賣沉香,但品質如何,必須再確認。


李立群的香道之路/焚香三事:爐、瓶、盒
【聯合報/文/黃靖雅,攝影/陳立凱,協力拍攝/翦淞閣】

亮出幾款明代老香爐、香盒和香瓶,
挖出幾則詩詞小說裡的沉香記憶,
燃起一室清芳,讓感覺與感官細細品賞,
引領你我優雅地走入香道之路。

焚香三事:爐、瓶、盒

古人焚香時,幽靜的雅室中,置一座高香几,几上放香具,古稱「爐瓶三事」或「焚香三事」,即一個插有香匙等的香瓶、一個香盒、一個小香爐。中間放香爐,香爐兩邊各置箸瓶、香盒。

翦淞閣主人黃玄龍不藏私,特與生活周報讀者分享他所收藏的幾款明代老香爐、香盒和香瓶。

「春用鎏金爐,有種年節的喜氣;夏用瓷器爐,感覺清涼;冬日用銅爐,感覺溫暖。」黃玄龍說,再依個人喜愛,選擇爐的品色,當好爐遇上好香,一室清芳,身心舒暢,那就是難以言喻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明胡文明製四季花卉圖鎏金錯銀爐:

香道正式的香席上,遇到名爐,必在香譜上署名介紹,這款花卉栩栩如生的明代古爐,就是一款有身世證明的名爐。前一代主人是日本昭和40多年的東京美術館長,還開立讓渡證明書,證明這是「文化財」。


明胡文明製四季花卉圖鎏金錯銀爐

明代歷山主人爐:

這就是李立群和黃玄龍口中的「天下第一爐」。「歷山主人」是古收藏家齋號。這種沖耳爐形制,宋代起大受文人喜愛,常是文人收藏香爐入手的第一件經典款。黃玄龍說,基本功最困難,這款造型簡單的香爐,厚薄、深淺、寬窄、保存狀態皆臻完美,可見數百年來都極受寶愛、鄭重對待。


明代歷山主人爐

明惺聞軒豎圓鼎鬲式爐:

線條簡約,從宋代器型簡化而來,器型飽滿,更簡練、雄渾有力。


明惺聞軒豎圓鼎鬲式爐

明景德金帶圍雙魚耳爐:

中間大片鎏金的作法稀少,兼具藝術性和稀有性。


明景德金帶圍雙魚耳爐

明周翥百寶嵌折枝薔薇圖紫檀香盒:

明代百寶嵌香盒是香盒中的極品,構圖精美、工藝繁瑣、用材考究,稀有而可傳世,是其特點。


明勾雲紋香盒(左下)、明秋葵香盒(右):

勾雲紋香盒仿宋代剔犀漆器,勾雲紋是象徵「風調雨順」。


明鹿苑長春圖紫檀香盒:

明代香盒的形制以圓形為主,偶見長方形香盒,亦屬珍稀,頗適宜搭配長方形香爐。



1.明鎏金海獸魚龍圖銅箸瓶

2.明紫檀葵囊式箸瓶

3.明紫檀束腰式錯銀箸瓶

4.明象齒束腰式箸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