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畢卡索「陰鬱的男人」 散發藍色憂鬱


這幅作於一九○二至○三年的「男子肖像」,可算是畢卡索「藍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收藏、提供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軍事的世界如此,在藝術的世界裡或許也如此。

畢卡索十八歲(一八九九年)時,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四隻貓」小酒館舉辦了他生平的頭一次個展。在這個集結當年西班牙智識菁英的小酒館裡結識他影響他至鉅的好友卡薩吉馬斯(Carles Casagemas)。一年後,畢卡索和靠著海報設計及插畫活躍藝壇的卡薩吉馬斯來到巴黎闖蕩。從此,畢卡索經常走訪巴黎。

慘綠少年卡薩吉馬斯在求愛失敗後自盡,畢卡索從此(一九○一至一九○四年)以藍色調作畫。他以帶著黯淡、哀愁、神秘感的煩愁作畫,進入了他的「藍色時期」。

畢卡索從宗教生活與文化品味向來自外於歐洲大陸的西班牙,來到巴黎花都,受到梵谷等藝術前輩努力突破傳統繪畫語彙的衝擊。早已對古典派畫技嫻熟無比的畢卡索不安於現狀,充滿將古典寫實的繪畫帶往抽象之路的意圖。

這幅作於一九○二至○三年的「男子肖像」,可算是畢卡索「藍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藍與黑的統一色調之外,畢卡索強調線條的運用,五官的刻畫不再具有圓潤的立體感,眉毛和眼瞼直接以曲線描繪,背景牆上懸掛的「畫中畫」更大量運用線條勾勒。

從歐洲的邊陲(西班牙)來到花都,異鄉人的心境讓畢卡索在往後幾年,不管是「藍色時期」或之後的「粉紅色時期」,充滿對底層的關懷,因他自己就身處底層。他畫中人陰鬱、瘦削的形象,與灰暗呈藍色的基調,無異於他個人的寫照。


畢卡索特展明天登場,透過62件展出作品,展現他一生不停的風格轉變。例如創作「雕刻家」作品時,他正實驗各種變形的手法,讓層次變得更為豐富。
聯合報系/提供

20世紀最富盛名的藝術家畢卡索多才多藝,他解構造型與線條,對現代繪畫與雕刻藝術影響深遠。「世紀大師─畢卡索特展」明天起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來自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的62件經典作品,完整呈現百變大師各個時期的創作風格,展期三個月,是台灣民眾不能錯過的藝文饗宴。

美學大師蔣勳指出,畢卡索是通向現代的一道橋樑,閱讀畢卡索,像是給自己的一次美學考試,看看自己是否已經到了20世紀;而從畢卡索每次的風格轉變,也能發現他的一生不斷「以今日之我,挑戰昨日之我」。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認為,畢卡索的畫作就是他的生命告白,要了解這位劃時代的創作大師,最直接的途徑就是接近他的作品,本次的展覽中,還可以看到畢卡索如何透過「女性」尋找靈感。

聯合報系金傳媒執行長楊仁烽則表示,畢卡索少年時的畫非常成熟老練,晚年的畫則自由得像孩子。就像他曾經說:「我小時候已經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是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

楊仁烽強調,畢卡索一生不斷突破、超越自己,是為了回到藝術最初的原點,尋找藝術的真理。

主贊助台新銀行表示,展覽期間,每周三「台新日」刷台新卡購票,可享兩人同行一人免費優惠(每卡限購全票兩套)。其餘展期時段,刷卡購票、租借語音導覽均享九折優惠,購買紀念商品則享95折優惠。

夜間看展 送LANVIN筆記本

主辦單位也推出多項好康活動,除了看畢卡索抽百萬汽車外,夜間看展現場購買全票,每張贈送LANVIN畢卡索筆記本一本,每日限量1000本,活動至8月31日止。

「世紀大師畢卡索」特展明天起至9月18日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9時在歷史博物館展出 (每周一、二夜間休館,展出至下午6時),官網http://picasso.ishow.gmg.tw。


 
畢卡索 無法超越的天才

如果你不認識畢卡索(1881—1973)就直接看他中年的肖像照,很難相信這個身材矮短且不修邊幅,穿著鬆垮短褲,赤裸著上身露出大肚腩的禿頭中年男子,就是舉世聞名的大藝術家,與原本所期待的氣質似有落差。

然而,倘若你再專注凝視照片中畢卡索的神情,立刻就被其精明、靈活、狡黠、睿智與充滿自信的眼睛神采所吸引。事實上,世界真的很難再找到同畢卡索一樣,擁有驚世駭俗才華,即便在感情上泛濫(前後娶了兩任妻子和先後擁有五位情人),被世人稱羨為風流倜儻的藝術家。


「羅森貝爾格夫人與女兒的肖像」。
圖/聯合報系


「坐紅色扶椅的女子」。
圖/聯合報系

畢卡索一生的傳奇際遇,老被拿來和其苦命的前輩畫家梵谷比較,雖然兩者藝業皆永垂不朽,但畢氏生前即享受著榮耀富貴,後者卻困頓潦倒僅賣出一件小畫。

好學多聞 張大千也驚奇

沒有一位藝術家像畢卡索一樣,被藝術史家和藝評家們一再反覆鑽研探索他的創作,因為其藝術的多變與改革,從版畫、素描、油畫、壁畫、陶瓷創作、雕塑、到現成物裝置等,單看法國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圖書館裡,各式各樣研究畢氏的專輯圖錄,洋洋灑灑擺滿了一列又一列的大書櫃,而且數量還在持續地增加中,就可以了解畢卡索對現代藝術的重要性。

提起畢卡索,也馬上令人聯想起藝術史上一大串藝術的重要專有名詞: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立體派、現成物等。如果你認為大畫家畢卡索好像只專注西方的創作媒材,那又錯了!這個例子可以從知名國畫大師張大千那裏找到解答。

1956年張大千被邀請至巴黎開畫展,正好利用難得機會到南法坎城附近的尼斯拜訪畢卡索,進行一場東、西方大師的世紀會談。張大千驚覺畢卡索的好學多聞。他的住處堆滿了各式中西藝術書籍,其實他早已留意到東方書寫性線條的流暢、多變與神秘的特質。從畢卡索創作粗獷、率性、靈活的素描與版畫,我們見證了有深度藝術家對潛移默化與融會貫通藝術的能耐。

畢卡索的善變是有名的,從他的創作與感情生活丕變的態度,「畢卡索」可以成為「不斷變動」的代名詞。感情上,分別與七位女子的愛戀先後成為他各個時期創作上的靈感繆斯。

「藍色時期」(1901—1904)的創作反映了藝術家初期發展的不順遂,使用單一色系的藍表現他孤獨、沉默、憂鬱的一面。而「粉紅色時期」(1904—1906)的到來,畢卡索與親密愛人費爾南德間的甜蜜互動,使他在畫布上逐漸褪去了暗鬱色彩,就像初春的大地盡展歡顏。在創作上,他曾經比野獸派更早發展出激進強烈的對比色彩,但又隨之更換;他總是很快地掌握任何造形畫派,從傳統中另創新格局。

畢卡索就像擁有海綿與磁鐵的能量與功能,不斷到處游走吸收與釋放。就像他關注與收藏非洲的原始雕刻藝術,從中汲取原創經驗。他初遇畫家布拉克,言談中窺探到結合拼貼與繪畫的新觀念,共同對多視點空間產生憧憬,畢卡索洞燭先機,1907年搶先一步創作出《亞維儂的姑娘》油畫,成為「立體派」的濫觴,而讓同輩的布拉克扼腕捶肝嘆息。

自在創作 畫作數以萬計

他也為了反西班牙內戰、憎恨戰爭的野蠻與暴力,於1937年創作出高達3.5公尺、接近8公尺長、舉世聞名的《格爾尼卡》大畫。到了晚年,他又像頑童般使用狂塗筆法,大破大立,回到「見山是山」的本性。結果開展覽時,反而被眾人譏笑畫得像「小孩子的畫」,留下了「努力畫了一輩子才學得像小孩」的畢氏創作語錄。對於一般人僅關照畫的表象,無法領略真正藝術創作內涵—存在於「自在的本質」,畢卡索點出了創作重點。


「有鬍子的男人」。
圖/聯合報系


「雕刻家」。
圖/聯合報系

畢卡索又可以成為「量化」的代名詞,一般藝術家創作出千件以上的作品已很了得,然而他生前留下的作品是以數萬件計算,這是多麼可怕的數量與創作能量的展現!他的多才多藝,每當作品填滿了空間,就是要轉換另一個跑道的開始。

如今我們從西班牙巴塞隆納美術館看見他最初期的一些創作,從小就充滿了精湛寫實功力的素描與油畫,天才早熟的第一次出手時就讓當藝術教師的老爸震驚不已,寧願犧牲放棄自己的專業繪畫,也要全心全意栽培畢卡索成為出色的藝術家。南法的安迪博畢卡索美術館,這個處於地中海岸的蔚藍小鎮,悠閒的海域氛圍,讓畢卡索自喻為在此創作是最隨心所欲。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更為這位藝術大師保存下各時期最經典的創作,美術館空間早已與畢卡索相惜相通,展現他源源不絕的創作魅力,「藝術創作之神」實是當之無愧。

(作者是藝評家、台藝大美術系兼任講師)


我看畢卡索/玩卡車的小孩 描繪寶貝兒


玩卡車的小孩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卡索,解構了造型與線條,為現代藝術開啟了無限可能。畢卡索不但多壽、多金且多產,一生創作了四萬多件作品;其中最常見的便是肖像畫,題材多圍繞著他的愛人與家人。

這幅《玩卡車的小孩》創作於1953年,畫中的小孩是女友方斯華為他生的兒子克勞德,畢卡索創作這幅畫時,方斯華與孩子都住在巴黎,作品充滿家庭生活的溫馨。

畫中的克勞德專心玩著卡車,無視於父親正在畫他。畢卡索以強烈的裝飾元素畫出這件風格特殊的作品;人物縮在畫面左下角,以直線和長曲線來描繪身形與衣服上的線條。背景則以黑色、綠色、紅色分出不同的區塊,畫面中最顯眼的綠色的區域,佈滿了植物花紋,具有強烈的裝飾性。

方斯華曾是一位畫家,她與畢卡索還育有一女帕洛瑪;雖與畢卡索過著優渥、悠閒的日子,卻不願因為家庭而埋沒了自我。1953這一年,方斯華帶著一雙兒女離開了畢卡索,她也是唯一一位主動求去的「畢卡索女人」。


畢卡索古典構圖 這幅有來頭


「羅森貝爾格夫人與女兒的肖像」。
(圖/巴黎畢卡索美術館收藏、提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總裁史特勞斯卡恩最近因性醜聞下台。他的妻子安妮‧辛克萊(Anne Sinclair )因而常躍上新聞版面。造化弄人,現在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世紀大師畢卡索」特展,就有一幅畫是來自辛克萊的慷慨捐贈。

一九一八年新婚的畢卡索伉儷受邀到收藏家艾拉祖瑞茲的別墅度蜜月,此時畫商羅森貝爾格一家人也在此度假。羅森貝爾格極力說服畢卡索成為他畫廊旗下的藝術家。這幅肖像便是畢卡索在別墅中為羅森貝爾格所做,也是他少數接受委託的作品之一。

畢卡索年僅廿六歲(一九○七年)即開創出驚天動地的立體派標竿「亞維儂姑娘」;他婚後隨舞蹈家妻子歐嘉在歐陸巡演,周遊歐洲各古文明國度時,也親炙古典派大師薰陶。在一九一六到一九二四年間,畢卡索創作反覆嘗試不同手法。辛克萊捐贈的「羅森貝爾格夫人與女兒的肖像」採西方傳統的母子像構圖,發揮古典藝術的精神。

畫中的小女孩米雪琳(Micheline)即是安妮‧辛克萊的媽媽。米雪琳辭世後,這幅畫傳到辛克萊手上。這位富比士榜上有名的女富豪二○○八年將此畫捐贈給巴黎畢卡索美術館。當時,她的丈夫卡恩不但是IMF總裁,還是呼聲最高的法國總統候選人。直到上個月,卡恩爆出性侵醜聞,連帶讓辛克萊的人生蒙上陰影。不少國際媒體同情辛克萊才貌兼備,這樣的際遇令人扼腕三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