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孔子「食不厭精」 他是美食家嗎?
【前言】

《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3》,要向孔子老師提出101個有趣的問題,透過這101個為什麼,要打破大家認為孔子、論語就是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也要勾起你對背後文化含義的探究精神!

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是美食家嗎?
孔子有哪些日常生活習慣呢?

【許東】

《論語.鄉黨》篇記述了孔子的一些日常生活習慣,其中有一句話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人據此認為孔子是美食家。

又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孔子讚賞其弟子顏淵「一簞食,一瓢飲」,他自己以身作則,「飯疏食飲水」,不恥惡衣惡食,對飲食要求不高,主張簡單樸素,孔子怎麼可能是美食家呢?並且,進一步解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是通常所說的「糧食不嫌精,魚肉不嫌細」的意思,認為其中的「厭」字,不是討厭、厭惡的意思,而是與「饜」字相通,是饜足的意思,「不厭」是指不飽食,孔子主張「食無求飽」,因此,「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說孔子不會因為食物精美而貪吃,吃得飽飽的。

這兩種觀點孰是孰非?聯繫孔子一生的變化來看,問題不難回答。

孔子一生中,就其生活水準而言,發生的最大變化是做官有了俸祿。在此以前,孔子的生活一直比較貧窮,無論是擔任「乘田」、「委吏」,還是招徒講學,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孔子的生活狀況。孔子從政以後,則發生了重大變化。孔子從中都宰開始做起,先升司空,再升司寇,直至行攝相事,與聞國政,這時,孔子的俸祿是「奉粟六萬」。這裡的「六萬」是指什麼計量單位,今已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想,「奉粟六萬」一定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官高位重,自然也得講究相應的排場。所以,孔子設置了「家宰」,相當於後世的管家,由其弟子原憲擔任。孔子給原憲「粟九百」的待遇,原憲覺得太多,不肯接受,孔子很大方地說:別辭,多了可以分送鄰里鄉黨。可見,這時孔子相當富有,生活水準有了極大提高。孔子的富有,取之有道,接受起來心安理得,在此情況下,孔子飲食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是很自然的嗎?

孔子從政,前後不過五年光景;他辭職後,周遊列國,以及晚年回國後被尊為「國老」,其生活水準沒有受到影響,一直保持富足。生活的富足,使得孔子養成了如下一些日常生活習慣。

穿衣方面:不用紅紫色的布料縫製貼身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細不等的葛布單衣,一定穿在外面;黑色上衣配羔裘,白色上衣配鹿裘,黃色上衣配狐裘;家居所穿的皮袱較長,但右袖短一點;睡覺一定蓋被子,被子長度為本人身長的一.五倍;坐墊用狐貉厚毛做成等等。

飲食方面:講究飲食衛生,魚肉腐爛變質,不吃;顏色變了,不吃;味道變了,不吃;烹得不到火候,不吃;不是吃飯的時候,不吃;魚肉割得不正,不吃;從市場上買來的酒、肉,不吃;肉食不多吃;吃飯不吃飽;飲酒無量,但不喝醉。

平日,吃飯時不說話,睡覺時不言語。

走路一定坐車,不步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淵去世後,因為家貧,做了棺,做不起槨。顏淵的父親顏路,也是孔子的弟子,便向孔子請求賣掉車子,給顏淵做一個槨。孔子拒絕了,說:他的兒子孔鯉去世時,也是有棺無槨,他怎麼能忍心不給孔鯉做槨而給顏淵做槨呢?況且,他畢竟是大夫,不可步行啊。

保持這些生活習慣,使得孔子生活有規律,再加上孔子有著良好的仁者心態,智者風範,所以孔子享年七十三歲,這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無疑是難得的高壽。

延伸知識
孔府菜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有哪些特點?

孔府號稱「天下第一家」,孔府燒製的菜肴,稱孔府菜,是中國少數享有盛譽的官府菜之一,也是魯菜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府是「與國咸休」、「同天並老」的公府第,在歷朝歷代都具有特殊地位,其主人衍聖公鍾鳴鼎食,對吃十分講究。衍聖公進京晉見皇帝,受御膳招待,能夠吃到宮廷菜;與王公貴族頻繁交往,彼此宴請,能夠吃到各種風味的名菜佳肴;孔府與各地達官貴人聯姻,嫁入孔府的大家閨秀帶著僕人和廚師,自然也就把各地的名菜燒製技術引進孔府。孔府內設三班廚師,每月各值十天;每班廚師有一名廚師頭、幾名廚師以及若干徒弟,他們精研烹飪技藝,相互間形成競爭,促進了孔府菜的發展、完善。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孔府積累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到清代乾隆時期,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孔府菜。

孔府菜歷經年代久,文化品位高,它秉承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原則,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菜譜和烹飪方法,具有選料廣泛、製作精細、造型美觀、名稱典雅等特點。

選料廣泛而高貴。除了常見的雞鴨魚肉和時令蔬菜之外,還備有上、中、下三個品類的山珍海味,更有極為罕見的象鼻、猩唇、豹膽等。

製作精細。孔府菜講究刀工、火候、調味以及烹飪方法。以烹飪方法為例,孔府流傳有兩首口訣:

其一:煎炒烹炸溜,煨㸆(ㄎㄠˋ,用微火使魚、肉等菜的湯變濃或耗乾)煮燉收。

蒸燒扒燜鹵,冰拔霜密琉。

其二:煸爆塌烤瓤,醃醉拌捶燙。

貼麻醬熬熗,汆燴汪羹湯。

由此可見孔府菜烹飪技藝之複雜,複雜之外更要求精細,精益求精。 造型美觀。舉一例可見一斑。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四年),為祝賀慈禧太后六十大壽,七十五代衍聖公夫人彭氏,攜其子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夫妻專程赴京,在向慈禧太后進獻的一桌早膳中,共有四十四道菜,以燕菜四大件為中心,即「燕窩萬字金銀鴨塊,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無字三鮮雞絲,燕窩疆字口蘑肥雞」,造型精美,呈現出「萬壽無疆」四個大字,博得慈禧太后的讚賞,親筆寫下了三個壽分贈三人。回來後,為紀念此事,孔府又研製出了一道名為「帶子上朝」的菜,流傳至今。

名稱典雅。如詩禮銀杏、竹影海參、陽關三疊、一卵孵雙鳳等,每道名稱典雅的菜都有其來歷,或者有一個典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韻味。

最近幾十年,孔子故里對孔府菜進行了系統的發掘、整理乃至再創新,使得孔府菜又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新研製的菜如「列國行」、「聖書香」,新開發的宴如「六藝宴」、「大成宴」,備受稱道和歡迎。

(本文轉載王鈞林等人所著新書《最想問孔子老師的101個問題》,如果出版,大雁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yoganadan 的頭像
    anyoganadan

    私.雜記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