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照:讓新身體貼近老靈魂
聯合報╱楊照 2009.08.26 03:33 am 
 
一九七二年,王文興發表了長篇小說《家變》,一時引起了熱烈討論,除了小說在文字與結構上的創意實驗之外,更重要的是小說碰觸到了當時台灣最敏感的題材———代溝。

代與代之間,尤其是父子之間,存在著無法跨越的鴻溝。這的確是閱讀家變後,讓人背脊發涼清楚感覺。溝通斷絕,父子之間只剩下幼少時的記憶,卻無法在現實中相處,更不會有感情。

世代之間 為何不再溝通

那個時代,報章雜誌熱中於討論代溝。從《家變》式的家庭內部代間衝突,到更廣泛社會上年輕世代的反叛,留長頭髮、穿喇叭褲、聽搖滾樂,都是年長一代無法忍受,更不可能理解的。代與代之間每天怒目相視,幾乎要反目成仇。代溝,是那個時代最顯眼的社會現象,是讓許多人擔心痛心的社會問題。

幾十年後,當年的少年少女們,步入中年,變成下一代少年少女的家長了。「代溝」這兩個字,從我們的日常語彙中淡出消失了,然而,這絕不代表世代之間的有著充分有效的溝通。相反地,今天沒人談代溝,是因為整個社會進入一種奇特的逃避,幾乎完全放棄了世代之間應該溝通、可以溝通的前提假設,代之以反正年輕人就是有他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的無奈退讓。先假定了不能溝通,當然就不會將溝通不良情況看成問題了。

新一代的年輕人,不再受到上一代的高壓強迫,有較大的自我空間,不用每天為了自己的外表、自己的時間安排、自己的耳機音樂跟父母爭吵爭鬥,然而,相對地,他們生活中會接觸到的經驗,他們能夠了解的感情樣態,也就具備了高度的同質性。他們不容易意識到不同生命態度的存在,他們也缺乏從叛逆中去找到自己風格的過程。

單向生活 創造力將弱化

年輕人對自己的世代生活視之為理所當然,絕非好事。他們對先行世代曾有過的經驗與價值信念,全無好奇興趣,更是這個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單向固定的生活,既有不需經過質疑追尋的答案,這些條件都必然窒息一個社會的活力,弱化其創造力。

當然不是要在這個時代重新去創造代溝,讓代與代之間再啟激烈爭執。而是該有更多讓不同世代體會差異的管道。不要老是只要求年長的一輩,如何學電腦上網趕年輕人的流行,也要讓年輕人可以具體貼近那逝去或即將逝去的生命情境,例如《光陰的故事》中年輕演員去揣摩幾十年前人的表情與感情,例如新一代舞者重跳林懷民的經典舞碼《水月》、《行草三部曲》,例如從來不曾思考過戰爭,更不曾經歷離亂的年輕讀者仔細閱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新身體貼近老靈魂,接受時光洗禮,洗出更豐富更複雜的感情與思想可能性。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