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欄》韓良露:春日吃潤餅的方法
元氣週報/韓良露(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2009/03/22
日前在台南偶遇香港美食作家蔡潤,談起吃潤餅,他說台南的潤餅加太多白糖了,福建的潤餅沒這麼甜。又說他早年在新加坡時,老一輩的福建人有一種吃潤餅的方式,就是用潤餅皮包好各種濕菜、乾菜後,卷餅時會留下上方的開口,把剛才過濾什錦菜的湯汁倒一些入餅裡吃,老人家說這種餅吃起來才濕潤又有滋味。
吃潤餅,原本就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像我的阿嬤,出身台南,她包潤餅的步驟和今日的泉州人相似,都是把各種佐料配料分別炒過再分別包進餅中,但阿嬤的潤餅中會特別放入台南人獨特的皇帝豆和較多的白糖。
有一回我遇到台北故事館的主人陳國慈,她提起她從小吃潤餅的方法,她母親會把各種菜蔬佐料炒燴在一起合煮出高湯,包餅時才濾過湯汁,我一聽就猜她本家是廈門人,她驚訝我怎麼猜得到,因為她吃的是廈門式的潤餅啊!
有個朋友家吃潤餅時會包油飯,我本知道他是閩南人,但不知他祖先來自何方,但我在福建閩南旅行時,到了同安一地發現當地吃潤餅的方法要用糯米油飯壓底,我就猜這位朋友的本家是福建同安,果然又猜中了。
南管音樂家王心心,提到吃潤餅,她說不包蚵仔煎就不像吃潤餅,當我在泉州晉江吃到包蚵仔煎的潤餅時,也吃到王心心的思鄉潤餅。
潤餅一詞也有很多不同說法,較古的說法是春餅,源自古人吃五辛春盤的傳統。春餅在大江南北都有不同的吃法,北方人荷葉餅包合菜戴帽也源自吃春餅傳統,但潤餅卻是閩南人獨有說法,而潤餅中包含的材料也特別豐富,彷彿正記錄著閩南海上絲路的食材貿易史的清單。廈門人喜歡說吃薄餅,強調的是薄薄的那張春餅皮,因為薄餅中的材料雖很豐富,但和魯面中的材料很相似,但用薄薄的餅皮捲起來吃和放入面中是本質的差別。
想想看春餅、潤餅是多麼營養均衡的食物,有高麗菜、芹菜、五花肉、蝦仁、花生粉、虎苔、餅皮等等,不管是動植物蛋白質、礦物質、綜合維他命、澱粉質、微量金屬、醣類道道都有份,一個潤餅等於全份養生餐。
吃潤餅的日子也有不同,今日常見於清明節中午吃潤餅,可掃墓時吃,也可掃完墓回家吃。但同安人會選在農曆三月三日吃潤餅,有人說三月三日是同安人紀念在元代被元人大屠殺的日子,但當初元人選擇三月初三大屠殺是因為那一天是古清明節,即上巳節,是古人春天祭祀水神的日子。
今日台灣還存有不少閩南人在三月三日吃潤餅,但一般而言台灣南部人還是以清明吃潤餅的人居多,但台灣北部人卻也有不少人選擇尾牙吃潤餅,尾牙時天氣還很冷,北部人的潤餅熱呼呼是這個原因,也因尾牙春蔬還未現身,因此不像清明的潤餅那麼春意繽紛。
潤餅是閩南特色食物,但也是閩南人大宗的漳州人原本並不吃潤餅,福建的客家人也不吃潤餅,吃潤餅風俗只存在泉州府各地與廈門。
但台灣是中華飲食大熔爐,創造了台灣式的四川牛肉麵,也創造了台灣式的潤餅,如今台灣各地也有漳州人、客家人擺的潤餅攤,包捲著酸菜、菜脯、蛋酥;紅糟肉等等,都成了各地潤餅一家親。
●第三屆春天潤餅文化節將於3月22日起,在林語堂故居及南村落舉辦系列活動。31日(二)下午3點,將邀新葉餐廳製作潤餅,王心心、許景淳、孫麗翠表演,冶堂何健準備春茶,高玉惠負責花藝,在林語堂故居舉辦「潤餅文化節故居春宴」。
春日清明吃潤餅 來一場古代的Buffet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報導,圖片提供/南村落、聯合報資料照 2008/04/02
潤餅內含多種食材,每一樣都需事前細切細炒,然後家人齊聚一起包一起吃,有清明家人團聚的涵意。
春天吃潤餅,可遠溯至唐代。江南人的炸春捲、山東人的合菜餅,都像潤餅的遠房親戚。潤餅食材豐富細緻,又像中國人多元複雜的飲食文化。
●美食達人/韓良露(美食及旅遊作家,南村落總監)
春來了 吃春餅
美食家韓良露說,在所有吃春餅的形式中,閩南人的春餅,或閩南人用自己方言說的「潤餅」,創造出最複雜、豐富、多元且多變的春餅。這春餅,它既不是小吃、不是家常菜,也非普通的宴客菜,而是與自己家族親人一起分享祖先流傳下來的春餅家宴。
圖為新竹市的郭家潤餅。
韓良露形容「潤餅就像古代的Buffet(自助餐)」。不必準備碗盤筷匙,擺上潤餅皮、潤餅菜,家族人就可以隨興走動、互通八卦。
吃潤餅,不只是閩南人的傳統,也是中原春餅的遺風。像是上海人的炸春捲,山東人立春吃的家常餅包合菜。
潤餅的春食基因
泉州潤餅的食材分開炒分開包,廈門潤餅則一起炒一起包;泉州潤餅食材涼了才包涼著吃,廈門潤餅趁熱包趁熱吃;兩者一雅一熱,各有趣味。
泉州曾經是世界最繁忙的海港,多元的移民,帶來多元飲食文化。如今,閩南潤餅在各地都各有其獨特的口感,有些加高麗菜、有的用蝦仁、有的加入米粉或油飯,有些簡化,有的更為複雜。
圖為桃園市的健民潤餅。
泉州潤餅可說是健康食物的代表。像是胡蘿蔔的維他命A、荷蘭豆的葉綠素、青蛤的鈣與鋅、豆乾的植物蛋白等;這些食材也都是國際貿易交流的成果。
哪裡吃潤餅
●欣葉餐廳(台北市雙城街40-1號,02-2596-3255,1條80元)
●萬福號(台北市重慶北路2段29號,02-2556-1244,1條40元)
●健民潤餅(桃園市民權路104號,03-332-4313,1條40元)
●郭家潤餅(新竹市城隍廟北外側攤位,03-522-2285,1條35元)
●金得春捲(台南市民族路3段19號,06-228-5397,1條30元)
潤餅》潤餅DIY(7捲份量)
元氣週報/記者羅建怡/報導 記者蘇健忠/攝影 2009/03/25
材料:
1.雞蛋2個
2.五花肉75克、豆腐乾1塊
3.竹筍1000克、掛薯(豆薯)600克、高麗菜150克、紅蘿蔔110克
4.潤餅皮7張
調味料:
1.花生粉:細糖粉=1:1(約300公克)
2.鹽1/4茶匙、高湯2杯(約480c.c)、胡椒粉1/8茶匙、扁魚少許
3.豆芽菜75克、蘿蔔乾40克、扁魚(碎的)20克、香菜適量
沾醬:海山醬
前處理:
1.將主材料2、3全部洗淨處理後,切成細絲。
2.蘿蔔乾用水洗去多餘的鹽分,擰掉水分後切碎。
3.香菜切段、扁魚炸酥,以果汁機打碎備用。
4.豆芽菜汆燙,撈起瀝乾水分。
記者蘇健忠/攝影
作法:
1.蛋打散,用油炸香再切絲備用。
2.豆乾切絲先入鍋爆香,撈起備用。
3.起油鍋炒香五花肉絲,加入所有主材料,再依序加入調味料2,以小火燜煮15分鐘即成餡料。
4.取潤餅皮,觸感粗面朝上鋪平。潤餅皮上緣塗一層薄薄的海山醬,鋪上適量花生糖粉,依序放上豆芽菜、蘿蔔乾、扁魚酥、香菜以及作法3的餡料(成橫長條型),由下往上折,再將左右兩邊往內包折,最後再由下往上捲起。
TIPS:
1.潤餅皮是以高筋麵粉為原料,吃起來有香Q的口感,在一般的市場中即可買到現成品。
2.花生粉及糖粉要適量,才會好吃。
3.適度留點湯汁,包起來較有味道,口感也較好。
4.掛薯、竹筍勿用刀切,要用剉的才會入味好吃。
潤餅》潤餅 包裹春天的浪漫
2009/03/25
元氣周報/記者羅建怡/報導
美食家韓良露說,把各種食材包捲起來吃,也許是全世界最有志一同的吃食之道。
而潤餅,正是把春天滋味包裹起來,最浪漫的吃法!
這獨特的春之餅,既不是小吃、家常菜,也非普通的宴客菜,而是與自己家族親人一起分享祖先流傳下來的春餅家宴。
韓良露形容「潤餅就像古代的Buffet(自助餐)」;杜甫曾寫下「春日春盤細生菜」;更多文人認為它是「記憶的食物」,是「情感的依附」。吃潤餅,不只是閩南人的傳統,也是中原春餅的遺風。像是上海人的炸春捲,山東人立春吃的家常餅包合菜,但都不必五辛皆備,只有傳統的泉州潤餅,一定得有大蔥、小蒜、韭菜、香菜,芸苔則用滸苔(虎苔)替代。
潤餅的起源 「寒食節」 追悼介之推
潤餅起源於春秋時代介之推的「寒食節」;介之推被晉文公燒死在棉山,後人以當天禁火吃生冷來紀念他。唐朝立春也有吃春餅的習俗,藉著立春後冒出的野菜新芽,淨化身體,也因此,從「大蔥、小蒜、韭菜、芸苔、香菜」五種祭春神的生辛(五辛有五新之意),演變成多種蔬食用麵皮捲著吃的春餅,逐漸發展成閩南潤餅。
春盤五辛生菜有開五臟、去伏氣之效,藉著大地在立春後冒出的野菜新芽,來淨化身體的起承轉合。但只吃五辛實在難以下口,春盤逐漸發展成春餅,用五辛配合上其他的食材用麵皮捲來吃;韓良露說,這樣的吃法,就是各地春捲及潤餅的前身。
潤餅大不同
廈門潤餅 大鍋燉 趁熱吃
內餡特別重視高麗菜,去菜梗後切成絲,與胡蘿蔔燉煮到爛,帶著湯汁的大鍋菜餡,讓潤餅濕濕爛爛。講究點的,像林語堂家中的薄餅,會用蝦仁、香菇及冬筍,廈門人又有一說是「隔夜的薄餅更好吃」。
廈門潤餅食材得分別處理後,再匯集一起燉煮;高麗菜用量特多;要保持熱度,趁熱包著吃。
泉州潤餅 分開炒 要冷食
餡料是分開炒,再層層疊進餅皮中;以胡蘿蔔為主,加青蒜、香菜、海苔、蔥白或韭菜等。且泉州潤餅保有「五辛盤」的傳統;上菜採拼盤方式,每一種食材要分別處理(因受熱時間不同),盛放在各式小盤上;菜色也得分開包,食物雖是混在一起,卻可吃出個別的味道。
最大的不同,在於泉州潤餅要冷食,等食物涼了再包;食材處理特別細緻,切得細細的、極有美感,吃潤餅也要吃雅。
台灣潤餅 南泉州 北廈門
潤餅來到台灣,北部口味偏廈門,南部則偏泉州。
台南潤餅保有泉州潤餅的傳統,包括冷食,在清明前後吃;但食材加入了廈門潤餅的材料,像是海蝦仁、烏魚子、香菇、冬筍等,被稱為「豪華潤餅」。另有一種南部特有的食材,就是包進了「皇帝豆」,據說這是為懷念明朝而發展出的特有文化。
台北潤餅吃法比較城市化、小吃化,主要採廈門式、熱食為主;近年也發展出素潤餅。吃潤餅的時間,也不拘清明,有人尾牙就包起潤餅。
廈門潤餅
2008/04/02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報導,圖片提供/南村落
廈門潤餅很多食材個別切絲炒好後,再一起燉煮燜爛。
材料:
A.高麗菜、胡蘿蔔、白豆乾、三層肉
B.韭菜、海蝦仁、香菇、冬筍、豆芽、扁魚、滸苔、花生粉
做法:
1.高麗菜切絲、炒好;胡蘿蔔切絲、炒好。
2.豆乾切絲加醬油與蒜頭炒香;三層肉加醬油與蒜頭炒香。
3.以上A材料炒好後,再燴煮成熟燜的口感。
4.韭菜切段,略炒;海蝦仁加醬油、蒜頭炒熟;香菇切絲加醬油炒熟;冬筍切絲炒熟。
5.豆芽略燙;扁魚現煸、磨碎。
扁魚要先炒乾再磨碎,這是廈門潤餅特色之一。
包法: 潤餅皮上先放滸苔、花生粉,再放燴在一起的A材料;接著依序放入處理過的B食材,最後放芫荽。
美食達人/韓良露(美食及旅遊作家,南村落總監)
泉州潤餅 雅致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報導,圖片提供/南村落、聯合報資料照 2008/04/02
泉州潤餅每樣食材都要切得細細,各自盛盤。
1.泉州潤餅有「五辛盤」的傳統,吃五辛(蔥、蒜、韭菜、洋蔥、芫荽)可促進五臟的五新。
2.採拼盤的方式,每一種食材要分別處理(因受熱時間不同),盛放在各式小盤上,且要分開包,食物雖是混在一起,卻可吃出個別的味道。
3.冷食,等食物涼了再包。
4.食材處理特別細緻,切得細細的、極有美感,吃潤餅也要吃雅。
台南潤餅 豪華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報導,圖片提供/南村落、聯合報資料照 2008/04/02
圖為台南市的金得春捲。
潤餅來到台灣,南北口味也大不同。
台南潤餅保有泉州潤餅的傳統:冷食,在清明前後吃;但食材加入了廈門潤餅的材料,像是海蝦仁、烏魚子、香菇、冬筍等,被稱為「豪華潤餅」。
台南潤餅遵循泉州傳統,除了花生粉,還要加白糖。還有南部特有食材「皇帝豆」。
另有一種南部特有的食材,就是包進了「皇帝豆」,據說這是為懷念明朝而發展出的特有文化。
台北潤餅 熱食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報導,圖片提供/南村落、聯合報資料照2008/04/02
台北潤餅以熱食為主,還有因應素食人口的素潤餅,五穀枸杞花式豐富。
台北潤餅吃法較城市化、小吃化,主要採廈門式、熱食為主;近年也發展出素潤餅。
吃潤餅的時間,也不拘清明,有人尾牙就包起潤餅。
新潤餅 文化融合
聯合報/記者羅建怡/報導,圖片提供/南村落、聯合報資料照 2008/04/02
圖為欣葉餐廳的潤餅。
潤餅在台灣,逐漸不拘傳統,食材也融入各地文化。
像是取代三層肉的紅糟肉、放入客家味的菜脯與酸菜;也有人將扁魚酥,換成更大眾化的蛋酥。
新潤餅不拘傳統,紅糟肉切細條、菜脯、酸菜也入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