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文/黃啟瑞】
| 鼠麴草 |
| 鼠麴草鼠麴草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清明草、米麴、母子草、黃花艾,閩南語稱赤殼草(或一說厝角草),春天時生長在潮濕鬆軟的土地上,常可在菜園、田園或屋子角落尋覓,其黃色花,全株佈滿銀白細毛為其容易辨別的特徵。 製作鼠麴草粿,是採摘其鮮嫩的枝葉及黃花,洗淨幾次後曬乾,使用時剁碎加水煮軟,再拌入糯米糰中。 鼠麴舅 同為菊科的鼠麴舅,生長環境與鼠麴草類似,區別兩者的方法是辨別鼠麴舅的花朵較小、散生、沒有顯眼的黃色並具有絨毛。鼠麴舅閩南語稱赤殼舅,用法與鼠麴草雷同,唯須多洗幾次。
| 鼠麴舅 |
| 艾草艾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面青綠、葉背銀白,互生羽狀深裂為其容易辨別的特徵,其莖與葉均具有特殊香氣,又稱灸草、醫草、艾蒿等,自古即用於醫療、驅蚊和食品料理上頭。日本人則稱為「蓬」,三月女兒節的雛祭、賞櫻時食用的蓬團子,艾草均身居要角。 通常客家人製作艾粄的艾會在春天盛產時採摘,煮好後分成小包冷凍,待用前才取出使用。 【2010/03/28 元氣周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