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惑星建築
【聯合報/文/李清志】


日本藝術家岡本太郎的「太陽之塔」建築。圖/李清志攝影
日本鬼才新人作家森見登美彥在《太陽之塔》一書中描述著,「它像是從異次元宇宙的彼方突如其來飛到這裡,然後就動也不動地矗立在大地之上,這個太陽之塔上上下下都瀰漫著一股沒有人類插手造成的味道。」

日本七○年代的大阪世界博覽會建築,展現出無比的壯志與企圖心,建築師丹下健三率領磯崎新、黑川紀章等學生,傾力製作出一個科幻的惑星世界,帶給全日本的小孩一個對未來世界的憧憬與想像,其中藝術家岡本太郎的「太陽之塔」建築,更充滿了創作的熱情活力,藝術評論家因此將這段時期稱作日本的「青春期」,現今活躍藝壇的怪才藝術家KENJI YANOBE,其創作也是從日本世博太陽塔建築得到啟發,思索出新的藝術路線。

大阪世界博覽會在祭典般的熱鬧活動之後,竟然荒廢腐朽,成為一片荒涼蒼茫的廢墟之境,最後市政府拆除世博會場所有建築,只留下「太陽之塔」孤單的留在大地上。這座孤立的「太陽之塔」凸顯了世界末日的必然性,卻為末日後的廢墟,建構出令人驚奇的想像世界。我十分同意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所論述,關於建築的脆弱性以及非永恆的存在,確信這個過去思維所建構的建築世界終將毀滅,甚至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呈現。面對現今一些先知型建築師的創作,我因此不再感到驚訝,反而在內心湧現一種好奇與興奮之情。

二十世紀後期,大師的時代已經消逝,建築界百花齊放,許多實驗性的前衛建築誕生,為新世紀譜寫了許多可能的美妙樂章;我們已經很難用某種單一理論或主義思潮來詮釋這五花八門的建築現象,因此我放棄用理論或意識型態來瞭解這些建築,我開始試著運用與生俱來的感官,去體驗欣賞這些建築,有如太空探險家前往異星球,必須放棄既有的邏輯,重新去認識這個陌生的星球。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世界各地進行建築旅行,好像征服宇宙異星世界的拓荒者,面對許多前衛的新世紀建築,我經常沉迷在那種對未來世界樂觀想像的迷霧中,也經常會陷溺在那些建築師妄想的理論世界裡。日本、英國、德國、法國這些傳統的經濟大國,卻仍舊隱含著建築革命的動力,為著新世紀積蓄著改變的能量,諒誰都不能輕看他們再次的爆發力!蒐羅這些建築案例,成為我預測未來世界的水晶球,同時也是我思考明日世界面貌的線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