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小虹:校門不幸 文學院復仇記 
聯合報╱張小虹 2009.06.04 02:45 am

前不久台師大的校園外牆高高掛起廿幾幅酒類廣告而遭批評,只因該校籌辦大專運動會經費不足而找來酒商贊助,並以校園圍牆為廣告看板做交換,故有人說台師大不是「喝醉」了,而是「餓昏」了。此事媒體曝光不宜「酒」留後,接下來的校園焦點,便轉到了台大甫通過的廿三層新人文大樓興建案,反對的學生譏此為即將出現在台大校門口的變形金剛。

台大校門口 蓋「形金剛」

高樓不是原罪,而廿三層的高樓說高也不是太高,但此高樓座落的地點,卻是最敏感的大學入口,直接衝擊台大校門與椰林大道兩側建築景觀。廿三層之所以為「高」,乃在相對的尺度比例,硬是要在原本多為二或三層樓「低」尺度的校門周遭建物中拔地而起,一柱擎天。

文學院「餓昏」 竟霸凌人文

而反諷的是,此重創大學入口意象、破壞尺度和諧的興建案,背後的推動者,不是他人,正是號稱最尊重人文精神與價值的文學院。台大文學院過去五十年來空間嚴重不足,長年皆為校內空間資源分配不均的「受害者」,而當觀樹基金會捐贈五億多元給文學院興建大樓時,遂計畫在現有洞洞館「一個基地」之上、「一次解決」所有空間問題。無奈基地過小、量體過大,又有需要保存的歷史建物與校園內建物高度的限制,只得在緊臨校門口、緊臨大馬路的基地西南角,往上堆疊出細長型的廿三層高樓。

故此興建案的最高指導原則,不是人文生態,而是巨大的量體需求,於是顧不得尺度和諧,顧不得節能減碳,顧不得未來遷入此大樓研究室教師所將面臨的噪音、汙染、風切、震動等問題,而被迫上演一齣「打著人文反人文」的「復仇記」。看來台大文學院和台師大一樣,不是「喝醉」了,而是「餓昏」了,只是台師大的外牆廣告可以說撤就撤,而蓋到台大校門口的廿三層大樓可是無法說拆就拆的。

高樓當圍牆 卓越的台大?

歷史的反諷,讓弱勢的「受害者」文學院,搖身一變成為破壞大學入口意象、霸凌椰林大道與都市界面的「加害者」,甚至還必須搬演出一套說法,謂此校門口高樓乃象徵「台大追求卓越之新地標」來自圓其說。但更反諷的是,此備受爭議的興建案,卻在眾人的質疑聲中一路過關斬將,再次印證「層層負責,無人把關」的層級官僚制度之問題。從二○○二年起,台大努力拆除校門口與新生南路周邊欄杆,降低圍牆高度,以建立大學與周邊社區的開放友善關係,既是象徵意義上的打破象牙塔,也是實體空間上朝向「沒有圍牆的大學」之努力。

但隨著校園空間需求增加以及校園內整體建築高度的限制,台大開始在校園周邊蓋起高樓,以高樓為圍牆,而此廿三層的新人文大樓乃是此波「校園新圍牆主義」的最新發展。不幸的是,堆疊在校園邊的高樓,此次可是堆疊到了校門口,倘若台大校方、捐贈單位不能展現足夠的智慧與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台大的師生與校友不能展現尊重歷史空間人文尺度的決心與行動,台大校門必將淪陷。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做為一個自翎最高學府的台大,對自己校園的規劃,欠缺想像力、規劃力和未來性。那麼我們對於台灣的建築還有什麼可期待的。

建人文大樓要拆洞洞館 台大師生反彈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2006/06/20

觀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施崇棠昨天與台大簽約捐助五億四千萬給台大興建人文大樓,台大校園內的洞洞館將拆除重建大樓。(記者潘俊宏/攝影)
 
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昨天捐贈五億四千萬元給台灣大學,用以興建人文大樓,預計九十八年完工。這不但是台大歷來最高額單筆捐款,也是理工校友捐錢給人文學院的少見案例。

施崇棠指出,現在全世界標準化的科技產品已經供過於求,希望透過人文與科技的結合,創造多樣性需求;這筆捐款五億四千萬元,是希望台大能發揚當年「五四運動」的精神,人文薈萃,再現北大風華。

台大校長李嗣涔說,將拆除緊鄰新生南路的哲學系館、人類學系館及農業陳列館(即俗稱洞洞館)興建人文大樓。不過這構想卻在校內引起反彈,有學生批評校方未經公開討論就決定拆建位置,不尊重全校師生,也有老師認為不需拆除舊館,只要改建即可。

近年來金融界及高科技界校友捐助母校興建校舍,蔚為風氣。但施崇棠大手筆一次捐贈五億四千萬,創下台大紀錄。

李嗣涔表示,大學的靈魂是人文和科學,台大的科學發展還不錯,但人文是弱勢,像文學院從十年前就在喊空間不足,可是因募款不易,問題一直無法改善。

施崇棠和李嗣涔是大學同班同學,他原本想回饋母系電機系,經過李嗣涔強力遊說,在考慮兩、三個月後,才決定捐給人文學院;施崇棠昨天在捐贈儀式上說,李嗣涔一直勸他要從宏觀角度出發,「把資源擺在最迫切需要的地方」。

李嗣涔表示,台大的人文學院原本散在校內不同地方,以後除音樂所這種會發出聲音的單位外,大都會集中到人文大樓來;空出來的位置,可以蓋教學大樓,推動「大班教學、小班輔導」;下一步則希望加強藝術教育,興建表演廳。

李嗣涔強調,人文大樓興建前,會舉行公聽會,讓全校師生發表意見;他希望這棟大樓能有很重的人文氣氛,「看起來就不同」。



台大有了人文館 「洞洞館」得走入歷史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台北報導2006/06/20
 
台大校友捐人文大樓,創台灣先例。雖是好事一樁,但為了建新的人文大樓,台大校園古蹟建築中相當著名的「洞洞館」卻不得不走入歷史,不少老師和學生相當黯然。

台大農業陳列館位於校總區靠新生南路,就在台大網球場對面,由於外觀看起來有好多個小洞,別號「洞洞館」,是由國民政府遷台後,著名建築師虞曰鎮規劃、並由貝聿銘的學生、知名建築師張肇康施建,已具有相當歷史。

因新人文大樓預定地即洞洞館現址,施崇棠任董事長的觀樹基金會與校方在簽訂時,有一個條款,希望能在明年1月底之前,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不過,基金會承諾,在洞洞館中的人類學系典藏的豐富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文化珍貴學術資料,將妥善保存;新人文大樓也會將洞洞館的歷史作完整記錄。

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會想拆除洞洞館,是考量洞洞館的安全措施有問題,樓上都封死,只有一樓的大門可以逃生。目前的計畫,洞洞館要拆除。

人文大樓的興建,在台大內部引發部分教授反彈,雖都強調企業捐錢是美意,但也希望保留具有時代意義的建築。據了解,人類學系樓下有上千項文物,要搬遷需要一筆相當龐大的經費。據轉述,有教授直言,把三棟有歷史的建築物打掉,只為了建一棟新建築,破壞台大的景觀,是學校向錢低頭,是最笨的人做最笨的事。 

一位台灣知名的建築系教授建議,台灣大學可以比照美國康乃爾大學的作法,將洞洞館保留成為建築景觀,再另建一棟新的建築物,外觀盡量與老建築相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