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極盡搞怪能事 時尚頑童高堤耶
【聯合新聞網/特約作家賈亦珍】


高堤耶與蕭畢諾合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今天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看了高堤耶在80年代設計的舞台服裝,其極盡搞怪能事的設計,實在讓人嘆為觀止,難怪他會有「時尚頑童」的外號。

這個名為《幻羽舞影—時尚頑童高堤耶與編舞家蕭畢諾舞台服裝展》,明天(29日)正式開展,將展至8月15日,現場將展示尚-保羅‧高堤耶與瑞琴‧蕭畢諾兩位名家服飾與舞蹈的首次跨界結晶,挑戰世俗品味的服飾造型,共展出145件男、女舞衣、配件、手稿、舞作劇照與錄像。

展場設計以黑色為基調,淡金色的燈光照射在垂掛的銀色珠簾,形成如鑽石般的閃爍,搭配自地面投射的發光亮體,隨者人體模特兒的展示臺延伸,整體形塑出既前衛又神祕的舞台效果,相信將為2010年初夏引領一場現代時尚風潮。


男舞衣_服裝秀_累贅飾物 來杯君度。圖片提供/北美館
法國高級訂製服設計師、時尚界引領風騷30年的搞怪天王尚-保羅‧高堤耶(Jean-Paul Gaultier, 1952~),與法國現代舞舞者、擅長以身體表現七情六慾的現代編舞家 (Régine Chopinot, 1952~),由於兩人對各自藝術創作理念的契合與欣賞,自1983年起至2004年間共同合作16齣現代舞劇,大部分因應舞蹈的概念需求而量身訂製劇中服裝,也有部分靈感源自高提耶的時裝系列,無論服裝、舞台設計在不同表演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占有比重,蕭畢諾成功地用「服裝」元素作為其舞蹈表演的創作媒材,而高提耶則在他的專業領域,反叛性地幽默,實驗跨界的可能與不可能性。

《幻羽舞影》舞台服裝展品,典藏於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Les Arts Décoratifs)所屬之「時尚織品館」及「穆蘭國立舞台服裝及編舞中心」,這些珍貴的館藏品來自蕭畢諾與其所屬的舞團BARC慷慨的捐贈。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於2007年時,為慶祝高堤耶30年的服飾創作生涯,規畫展出這一系列風格迥異的作品。此次與北美館合作的展覽作品,即選自於兩位藝術家自1983至1994年間共同合作的其中12齣舞蹈戲劇服裝、配件等,不僅是舞蹈與服裝的跨界演出,更重要的是當時被認為矛盾、挑釁、不合時宜的設計,卻從中預告了未來10年至下一個世紀的流行符號,如混搭民族風、內衣外穿、男女合體、馬甲連身裙 (樂事,1983)、風趣幽默的罩衫 (拳擊 K.O.K.,1988)、具雕塑感的蓬蓬裙、吊帶百褶裙 (安娜,1990)、以假亂真的連身裝 (面相—自娛娛人,1993)。


女舞衣_服裝秀_最潮撐裙。圖片提供/北美館
如1983年兩人第一次合作的舞作「樂事」(Delices),劇中出現老奶奶的緊身馬甲、封面女郎的性感胸罩,影響高提耶之後的創作以及時尚界對束身概念的重新接受度;同年高提耶首度發表他的馬甲裙裝系列,1990年為美國流行樂界歌手瑪丹娜 (Madonna) 所設計的尖錐胸罩外穿、束腰馬甲的表演服,1993年高提耶束腰半身瓶裝香水問世,到1997年開始製作高級訂製服,束腰主題儼然成為高提耶的品牌象徵之一。

1985年推出名為「服裝秀」(Le Défilé)的現代舞劇,以「反服裝秀」而設計的「反舞蹈」表演,震驚了當時表演藝術界,同時宣告了當代舞蹈與時尚服裝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服裝秀」是由約20名舞者、演員與模特兒共同演出一場半時裝秀、半芭蕾舞的表演,內容共分14個不同子題。不同與過往服裝的設計,常常是衣服遷就舞台角色、人物而量身裁縫;蕭畢諾的編舞概念則是要讓舞者隨著布料剪裁、織品結構、色彩變化而動作,進一步突顯表演者因為誇張炫麗的服裝,所造成的限制與干擾,在舞台上產生不自然、扭曲搖晃的行進步伐。

高堤耶應蕭畢諾的顛覆想法,盡情地將他的誇飾、融合新舊、混合素材的觀念付諸舞台實現,如「漫舞隆凸」橋段中,女性特色的芭蕾舞裙,從男性象徵的西裝外套裡跳脫出來,男女性徵的合體,隱藏著遮掩不住的幽默。「喘不過氣」橋段,從頭套、緊身短背心、馬甲、吊襪、高筒靴等。全面地束縛著舞者身軀,使其難以呼吸,藉以諷刺女人的身體長久以來被外在服裝所禁錮的情況。「假期記憶」橋段,掛滿回收物件的騎士夾克、以宗教畫象為背部裝飾的外套等,盡現高堤耶運用拼貼手法、嘲弄揶揄制式的社會觀念。

《幻羽舞影—時尚頑童高堤耶與編舞家蕭畢諾舞台服裝展》同時規劃了相關週邊活動,鼓勵觀眾多加參與。包括5月29日由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館長貝雅翠絲‧薩勒蒙(Béatrice Salmon)主講「幻羽舞影—從時尚頑童高堤耶談起」,六場由服裝、舞蹈之學術專家引導的賞析導覽、演講會,以及為服務大型團體(兩百人以上)而特別設計的「手提箱美術館—藝術宅急便」,由專業導覽義工先行至已購票的預約機關單位作展覽介紹,俾利觀眾在來館參觀前對展覽有基本的了解與期待。今年7月的兒童夏令營也以展作衍生發想,名為「布搭布搭—舞台服裝設計體驗營」,結合服裝設計與肢體律動的創作元素,串連故事劇碼,預計將帶給孩童們一場別開生面的舞台表演經驗。


認識尚-保羅‧高堤耶
【本文由北美館提供/作者/奧利維耶‧塞亞爾 (Olivier Saillard)】

尚-保羅‧高堤耶於1952年4月18日出生於巴黎郊區的阿爾戈伊市(Arcueil)。他自幼便受到從事美容保養(也從事磁場保養,同時也是護士)的祖母影響,十四歲時,便設計了第一個想像的服裝系列。十四歲時,他設計了他的第一個想像的服裝系列,所畫的服裝設計圖,除了顯現出他受到安得列‧古黑日(André Courrèges)、皮爾‧卡登、聖羅蘭等幾位前輩大師作品的啟發外,同時也自然地反映出年少的他從時尚雜誌上吸取到的各種不同養分。他甚至還模仿著名的「高級時尚面面觀」(Le Panorama de haute couture)雜誌,自行編撰流行專刊,以服裝設計師兼時尚評論記者的身份主筆專刊的所有內容。

十七歲時,透過在「時尚回聲」(L’Écho de la Mode)雜誌擔任插畫工作的鄰居之引介,和服裝設計師馬克‧波昂(Marc Bohan)有所接觸並且受到他的鼓舞。經過努力寄發服裝設計圖給多家服裝公司,他在十八歲生日當天被皮爾‧卡登錄用,待了一年。隨後他在賈克‧艾斯特黑勒(Jacques Esterel)公司短暫任職,又轉往帕杜(Patou)服裝公司,陸續擔任設計師米謝爾‧郭瑪(Michel Goma)及安傑羅‧塔爾拉茲(Angelo Tarlazzi)的助理,1974年回到皮爾‧卡登旗下專為在菲律賓的美國人市場設計服裝。1976年,與佛朗西斯‧摩努日(Francis Menuge)緊密合作,以二極體和動態水銀為基本元素創作電子飾品。同年10月,他參加在巴黎發現宮(Palais de la découverte)天文館舉辦的1977年春夏季服裝發表會,這是他的第一次服裝秀,絕大多數款式都以便宜的布料製成,結合皺折襯底、壁毯邊料、椰纖餐桌墊等材料。

公車站(Bus Stop)精品店負責人多明尼克‧安詩維樂(Dominique Emschwiller)女士被他的作品深深吸引,隨後成為他的業務主管,並把他介紹給日本日本服裝製造業鉅子樫山Kashiyama工業株式會社。樫山自1977年春夏季起負責生產他的系列時裝,1981年成為他在日本的合夥公司並負責行銷。1982年,尚-保羅‧高堤耶股份有限公司由他本人和佛朗西斯‧摩努格共同成立。

高堤耶每年舉辦兩次服裝發表會,服裝秀採用的主題及標題都強烈傳達他將多種影響交融激盪的鮮明風格。例如:「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 1979-1980秋冬)、「高科技」(High-tech, 1980-1981秋冬)、「巴黎‧高堤耶」(Paris Gaultier1982-1983秋冬)、「達達主義」(Le Dadaïsme 1983春夏)、「門房在樓梯間」(La concierge est dans l’escalier, 1988春夏),以及稍後的「刺青」(Les Tatouages, 1994春夏),或是「向芙烈達‧卡蘿致敬」(Frida Kahlo)致敬的特別系列(1998春夏)等等,都呈現充滿混搭及錯置的視覺語法:新舊並列、長短依存、好壞品味、大眾俗麗與端莊高貴相互對照;乃至上下反置、內衣外衣角色互換,男裝和女裝極端混合,或在強調、重新定義男女裝特色,企圖提供一種全新的雌雄同體風貌。

從已經成為高堤耶式美學經典的風衣或網球條紋套裝中,不難看到他珍愛的圖案意象所流露出的幽默和各種引述。

他會改變日常用品的既定用途,將之做成飾品(例如1980-1981秋冬季,他把罐頭做成手環,裁縫師的工具、剪刀、別針則化身為珠寶)。黑白電影的男女演員、法國男星尚‧嘉班(Jean Gabin)及義大利女星希凡娜.曼嘉諾(Silvana Mangano)、流氓和酒館女老闆、漫畫英雄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軍服、學生制服、馬戲服裝進一步激盪他的設計風格,乃至純粹的非洲或亞洲民族服裝,只要是巴黎街頭所見,無一不是他融混交合的素材。

高堤耶在1984春夏首度男裝發表會下了一個具前瞻性的標題:「男人 – 物件」(homme-objet)。在顛覆固定穿著形象的想法推動下,他在隔年的春夏裝系列「而且上帝創造男人」(Et Dieu créa l’homme)推出男性穿的裙子,然後又在1994年力挺蘇格蘭裙,不管有沒有長褲搭配。在他的所有男裝系列中,1997年的「現代男性」(L’Homme moderne)是最大膽的嘗試之一,以幽默的方式為高堤耶後來的高級訂製服裝系列作了開場白。

1991年,他自己坦言,他在設計風格上重視的是一種存在的方式,某種用途的轉換、穿搭方式的改變,而不拘泥於一些既定的效果。。街頭是各種資訊和靈感的寶庫,他不斷從中攫取所需,致力呈現當今服裝的樣貌。他以表演的觀點來構思服裝秀,要求明顯的情緒表露,並以街頭試鏡的方式,聘用一日模特兒,透過這種近乎表演的新想像,為服裝發表開創出新的類型。意圖打破人們對伸展台模特兒的定型審美標準,他不斷嘗試不同類型模特兒,在專業名模中加入其他體型,高矮胖瘦、臉部缺點,在他的巧思下都展現獨一無二的人格特質,成為他混種服裝的最佳衣架子。

自八十年代起,尚-保羅‧高堤耶長期和編舞家瑞琴‧蕭畢諾合作,並為她的十二齣舞碼和影片設計服裝,其中最知名的無疑是1985年演出,結合舞者、演員和模特兒的另類創作「服裝秀」(Le Défilé)。「服裝秀」是一齣半服裝秀半芭蕾舞的混種演出,它讓新一代編舞家和舞蹈服裝達成和解,在時尚史和當代舞蹈史都立下重要的里程碑。高堤耶在此之後創作的舞蹈服裝還有:1983年的「樂事」(Délices)、1984年的「群鼠起舞」(Les Rats)、1985年的「夜鶯」(Rossignol)、1988年的「拳擊K.O.K.」(K.O.K.)、1990年的「安娜」(Ana)以及1993年的「面相」(Façade)等。

製作完美無瑕的束腰連身裙,裁剪雕塑而成的芭蕾短裙外殼、以錯視法繪製圖案的連身衣,舊式群撐、邊織羊毛,將回收物件或材料進行前所未見的堆砌和組合,這些都賦予每一件服裝非常強烈的舞台效果,同時映照出高堤耶的流行時尚創作。

1986年,他於巴黎薇薇安長廊街(galerie Vivienne)開設第一家服裝店,店面設計風格反映巴黎的金屬建築。公司總部於1994年遷到巴士底區的佛布–聖安托尼(Faubourg-Saint-Antoine)街,2004年又搬到聖馬丹(Saint-Martin)街上的社會黨黨部舊址。繼愛瑪仕(Hermès)集團1999年入股,及隨後延請菲立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設計一系列新店面,目前聖馬丹街的總部統籌了高堤耶品牌下的所有業務。

自1997年以來,尚-保羅‧高堤耶擠身頂級時尚設計圈這個門檻越來越高的精英團體,每年發表兩次必須展現卓越技藝的的高級訂製服裝系列。在這個純粹的法式優雅傳統中,高堤耶致力植入他在流行時裝上一貫的大膽嘗試,展現他無與倫比的剪裁手法,以及令人驚嘆的色彩運用,同時從不否決建構他的設計世界那種融混激盪的精神。因此,牛仔布或野戰服布料,跟羅緞或襯綢一樣,在他的高級訂製服裝中平起平坐,合宜又不失大膽做法讓伯爵夫人賈桂琳‧德‧里柏(Jacqueline de Ribes)讚美高堤耶「放肆中懂得節制」。

2003年,他受愛瑪仕公司邀請設計高級時裝系列,這是一次向來堅持沉穩典雅風格的頂級老店與桀傲不馴的服裝設計師之間的不凡相遇,儘管彼此間有極大的差異,但對巴黎式時尚品味的定義卻有絕對共識,同時也都偏好具溫暖感的材質及色調,不論鮮豔或素雅。這或許是高堤耶在創作生涯中呈現出來最簡約純粹的風格,但他依然沒忘記在設計上進行顛覆,以巧妙的比例將趣味性元素摻入愛瑪仕的高級服飾。

一頭淡金色短髮,總愛穿海軍套頭衣、牛仔褲或蘇格蘭裙的高堤耶,將是永遠的「時尚界頑童」。他也是無論知名度或人氣都不斷攀升的服裝設計師之一,甚至將服裝設計師的位置推到時尚領域以外的境界。在「浩室音樂」(house music)正風靡的1989年,高堤耶推出一張名為「那該如何做」(How To Do That)的唱片,音樂影片由尚-巴提斯特‧蒙地諾(Jean-Baptiste Mondino)拍攝,他也因此成為時尚設計師發行音樂唱片的第一人。他不斷地讓他的創作多元化,1992年在V.I.A.畫廊展出他發明的一系列「移動家具」。1991年,他幫法國手風琴師伊薇特‧歐爾奈(Yvette Horner)在巴黎舞場夜總會(Casino de Paris)的表演設計舞台服裝。他也和安托萬‧德‧高恩(Antoine de Caunes)共同主持1993年製作的英國電視節目「歐洲廢物」(Eurotrash)。

在電影方面,他和多位導演進行合作:1989年,他負責彼得‧格林諾威(Peter Greenaway)執導電影「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的服裝;1994年,他為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電影「蕩女Kika」中的女主角維多利亞‧阿布里爾(Victoria Abril)設計服裝;緊接著,他分別在1994年及1997年為馬克‧卡羅(Marc Caro)和尚-皮爾‧熱內(Jean-Pierre Jeunet)共同執導的電影「驚異狂想曲」(La Cité des enfants perdus),以及盧貝松(Luc Besson)的「第五元素」設計服裝;2004年,他再度與阿莫多瓦合作,為電影「壞教慾」(La Mauvaise éducation)設計服裝。不過讓他受到國際媒體大肆報導的作品,無疑是1990年為瑪丹娜演唱會所設計的舞台服裝。儘管高堤耶自1980年起就不斷地重新詮釋束腰馬甲運用在服裝上的可行性,但是從瑪丹娜的演場會後,這個服裝元素成為經典傳奇,一季又一季不斷地推陳出新。

也因此,他在1993年發行第一瓶香水時,非常自然地採用半身束腰設計的玻璃瓶。這款香水以亮晶晶的罐頭包裝,推出後大受歡迎。後來陸續推出的一系列香水也都非常暢銷,1995年推出的第二款香水「裸男」(Le Male),瓶身採用男性上半身曲線造型搭配經典海軍T恤,2004年起成為全球銷售最佳的男用香水。他於1999年推出第二款女性香水「脆弱」(Fragile),將雪球造型的玻璃香水瓶包裝在精緻的迷你木盒中。高堤耶在什麼是男性身份的最終界定上,總是讓人驚訝連連,2003年推出「超帥超乾淨」(Tout beau, tout propre)全套男性保養及化妝產品,廣受消費者喜愛,預告男性美妝新市場的到來。早在1983年,瑪麗蓮‧戴樂布爾-帶樂菲斯(Marylène Delbourg-Delphis)就已出版專書「時尚生活」(La Mode pour la vie),論述高堤耶的創作世界;1990年,高堤耶成功地避免掉入一種紀念碑式的框架,以照片小說的形式,出版自傳「我們兩人的時尚」(À nous deux la mode)。

2001年,高堤耶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騎士勳章。2004年,巴黎卡地亞基金會邀他辦展時,他以一貫的大膽作風回應,打造出「麵包時尚」(Pain Couture),一間在地下室運作的大型麵包店,生產有經典水兵服條紋的麵包,而用麵包製作的連身裙,則以不唱高調的方式頌讚了他的設計語彙。2004年,湯妮‧馬歇爾(Tonie Marshall)完成紀錄片「尚-保羅‧高堤耶的盛裝打扮」(Les Falbalas de Jean Paul Gaultier),該片取材自檔案影片、相關人士訪談以及在他工作室現場拍攝的工作實況,並圍繞著賈克‧貝克(Jacques Becker)1944年的電影「盛裝打扮」(Falbalas)建構而成。當年這部電影曾經感召年輕出色的高堤耶投入服裝設計,多年後女主角之女拍攝的紀錄片則宛如一幅私密肖像,勾勒出時尚大師風情萬種的樣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