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鍵110秒 小林滅村還原現場 |
| ||
經過近八個月的調查研究,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及中央大學組成的工作團隊首度還原莫拉克颱風中小林村滅村的「關鍵110秒」,今天公開向說明。 這項由國科會主導的大型研究,研究結果重現獻肚山的崩落動態,以及小林村遭到淹埋的整個過程,前後只有110秒。在這短短不到2分鐘的時間裡,走山及土石崩移的速度高達每秒50公尺,相當於時速180公里,聲勢相當驚人。 參與調查的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陳宏宇透露,陳有蘭溪、高屏溪、荖濃溪、隘寮北溪、曾文溪及太麻里溪等台灣主要溪流的上游集水區,都屬高危險區,當地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根據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陳建志的研究模擬,小林村遭受兩個階段的淹埋。首先,獻肚山頭標高1445公尺處,在豪雨不斷沖刷下,去年8月9日清晨6時16分左右以每秒50 公尺的速度,快速向下崩移,並在33秒後,跨越山腰的590 高地,總共累積2300萬立方公尺的土石,相當於3000萬噸,或90萬輛35噸載重大卡車才能載完的重量,瞬間淹埋了小林村北側的聚落。 這些崩落土石同時在坡腳底部的楠峰橋處,堆積成一個臨時性的堰塞土壩,暫時阻斷旗山溪的水流,但在50分鐘內即蓄滿、潰決,含沙濃度高達38%的泥流狂沖而下,隨即掩埋了小林村南側聚落,成為第二道致命的關鍵。 陳宏宇表示,「地質法」規定土地開發時,必須進行地質調查,並主動告知相關訊息,避免在高危險地區過度開發。但該法至今卻仍無動靜。 【2010/04/14 聯合晚報】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