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中年 築夢電影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2009.12.01 03:41 am

許多人在年少時都有滾燙的夢想,進入中年卻被現實的冷風吹涼,不過也有人雖然轉移方向,依然頻頻回頭望;網路新貴出身的蔣顯斌、銀行家羅綸有、金融專家劉奕成都走過這樣的人生。

他們曾是文藝青年,也均未走上藝術創作的路,不過卻分別是紀錄片「音樂人生」(蔣顯斌)、「乘著光影旅行」(羅綸有)、「海角七號」(劉奕成)等優秀影片的幕後推手;在最關鍵的時候,把卡在懸崖邊的作品往前推,讓夢想起飛。

蔣顯斌在卅五歲的病後,許下十年拍一百部紀錄片的宏願,這批紀錄片中的「音樂人生」,在甫閉幕的金馬獎中獲三項大獎。羅綸有在不認識攝影大師李屏賓、沒看過任何影片片段的情況下,主動投資姜秀瓊與關本良執導的金馬入圍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

劉奕成則先後協助台灣導演楊順清、魏德聖等調度資金,甚至為「海角七號」抵押自己的房子。儘管他們三人都沒有影像工作者的背景,但沒有他們,這批優秀作品也難以完成。


 蔣顯斌病中立志 十年百部紀錄片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2009.12.01 03:41 am


新浪網創辦人與CNEX紀錄片影展執行長蔣顯斌。
記者陳立凱/攝影
出身世家的蔣顯斌,外祖父是曾任教育部長、總統府秘書長的蔣彥士,從小熱愛繪畫、書法,念建中時在校刊中的畫作,不少同學至今還記得。

蔣顯斌的母親是已故教授蔣見美,在他廿五歲時便過世,為了紀念母親,他改姓蔣。

原本,他在家人與社會期許下,一路念到台大機械系與史丹佛機械碩士;史丹佛求學期間,還跟友人共同創立新浪網。現在的他則選擇擔任CNEX基金會不支薪的執行長,資助拍攝出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音樂人生」與獲威尼斯影展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的「1428」。

蔣顯斌大學念了五年,大五是自願延畢。「我胡里胡塗地念了四年後,心想,一定要修我喜歡的課,才不會白來這一遭,所以就讓體育課被當,在第五年盡情選修我愛的心理學、社會學等。」大學畢業後,一度申請到哈佛建築碩士班,後因創立網路公司而放棄。


今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音樂人生」。
圖/CNEX提供
九○年代末網路公司興起,沒幾年光景又迅速泡沫化,蔣顯斌為了穩住新浪網,每天奔波超時工作;但新浪網撐過來時,蔣顯斌卻倒了,因心臟開刀休了兩個月長假。蔣顯斌說,「那是我的人生分水嶺」,病榻中他決定拍紀錄片,「因為我從大學開始就是紀錄片的愛好者、甚至會幫紀錄片宣傳」。為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病後他「蓄鬚明志」留起山羊鬍子,每次照鏡子都在「remind myself」。

蔣顯斌有妻子賺錢養家,讓他無後顧之憂。問他為什麼不支薪當執行長,他笑著說,「如果只是為了一口飯,當初就不會離開網路界了。」

蔣顯斌成立CNEX(Looking For Chinese Next的簡稱),以「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為期許,留住一個個華人世界的故事。三年來,CNEX一如預期地推出卅部紀錄片,並協助華人紀錄片的發行。一部部影片入圍、得獎,蔣顯斌把肯定當成鼓舞,「我相信CNEX這條路不但看得到,而且有意義。」


銀行家上「影」 羅綸有挺「李屏賓」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2009.12.01 03:41 am


記者陳俊吉攝影

羅綸有曾任摩根史坦利銀行中國分行董事長、在銀行界服務超過廿年,他說:「在銀行界工作這麼多年,最有趣的就是可和各種行業打交道,看到最有希望的產業崛起,感覺永遠有未來。」

不過,羅綸有去年卻和從未交手過的電影業接觸,還在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陷入缺錢關頭主動投資。他笑著說,「因為導演姜秀瓊和關本良是兩個瘋子。」

他建中時就愛看電影,即使進入銀行業也保持平均一年看一百部電影的習慣。他說,「我在馬祖當兵時,唯一的娛樂就是看書和軍中的電影放映,不但把馬祖圖書室的書全都看完,還看了一堆國片;直到現在我還是什麼電影都看,因為看電影是種心靈慰藉,可以讓你經歷各式各樣的人生。」

去年夏天,羅綸有因嗅出金融海嘯山雨欲來的氣氛和其他原因,辭去摩根史坦利銀行中國分行董事長職務。他開始思考下一步,於是動念拍電影。

羅綸有曾幫助老師廖達珊在退休後成立「台灣原聲協會」,因此參與曾獲金曲獎評審團獎的「唱歌吧!」專輯與同名紀錄片,意外和影像創作者搭上線,從而認識導演姜秀瓊,還在今年初成立有得電影公司。

姜秀瓊和關本良花了三年時間,一個曾強迫孩子斷奶、一個推掉四部商業片的攝影邀約,只為拍出李屏賓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最後卻因沒錢購買李屏賓電影版權,紀錄片難以完整呈現,羅綸有於是跳進來:「我本來只想拍商業電影,拍紀錄片不可能賺錢,但我想讓他們把事情做完。」

日前又重回銀行界工作的羅綸有,依然有他築夢踏實的步驟,也珍惜與電影人的善緣。他說,電影公司會取名「有得」,一方面是名字裡的「有」字,另一方面是體認到人生有得就有失。


劉奕成有夢 不把「海角」當投資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2009.12.01 03:41 am

國泰世華銀行企金執行長劉奕成年輕時就有電影夢,贊助海角七號的拍攝。
圖/本報資料照片

魏德聖在拍攝電影「海角七號」的過程中,曾出現一位貴人—國泰世華銀行企金執行長劉奕成,協助資金調度、也是出資者之一,直到現在都還默默協助一些新導演拍攝短片。但劉奕成總愛說,「我不過是遞了一根火柴,是導演、製作團隊的堅持,才點亮滿天花火。」

劉奕成從小就是作文比賽冠軍,一度夢想當導演。由於對文字、影像的愛好,劉奕成從台大工商管理系畢業後,曾短暫進入天下雜誌當採訪編輯,因此認識導演楊順清。之後劉奕成在美國金融界工作,雖然不再有電影夢,卻仍有機會協助電影融資。

劉奕成返台後,因為與楊順清興趣相投,楊順清籌拍的每一部電影,從「扣扳機」、「台北二一」到「我的逍遙學伴」,劉奕成都贊助參與,並因為楊順清又認識了魏德聖。

「我聽魏德聖說他拍片的想法,感動到眼淚快落下;他有夢想,我也有呀!」兩人第一次見面,劉奕成和魏德聖就坐在便利商店的落地窗前,像個瘋子一樣地聊,憑著「一面之緣」就同意協助魏德聖調度資金。劉奕成說,「台灣太多人想拍藝術電影,但魏德聖的電影卻是有藝術氣息的商業片,所以我當然想幫忙。」

劉奕成說,他參與電影純粹是個人興趣,沒當成投資,而台灣人只想投資賺錢、很少人想到文化也是一種投資。即使年過四十,劉奕成仍經常看電影、趕赴金馬影展盛會,連冷門的紀錄片影展都不放過。每回劉奕成看到這些電影人,都覺得他們有如「夢的天行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