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故宮歷史性合作 雍正打頭陣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9.01.06 03:54 am
(兩岸故宮將在十月於台北合作展出「雍正大展」,
透過兩岸現存完整史料,可以釐清民間對謎樣的雍正諸多傳說。
記者陳東旭/攝影)
兩岸文化交流又有突破性進展,兩岸故宮各自典藏的清代雍正文物,在分隔一甲子後,可能以「合作展」形式現身。
雍正在中國歷史中,極具傳奇性,稗官野史也多以雍正為創作題材,大陸拍的雍正王朝電視劇更是歷久不衰。
台北故宮計畫在今年十月舉辦雍正展,將從雍正其人、其政績、藝術品味、信仰及臣屬關係等五大子題切入「雍正大展」。為籌備此展,台北故宮傾全力動員了書畫、器物及圖書文獻三大處,目前已列出一百八十件文物的清單,其中含九十七件器物、廿八件書畫及五十五件硃批奏摺等文獻。
台北故宮另將向北京故宮商借十七件文物,主要是台北故宮欠缺的雍正畫像、后妃像、雍正行樂圖、雍正讀書圖、雍正扮成西洋人物和他穿著喇嘛服的扮相,以及他珍愛的「為君難」等閒章。
台北故宮兩年前即敲定向北京故宮「借」展文物,上個月,台北故宮因赴北京參加文博會向北京方面「投石問路」,對方主動提議變成「合作展」。
這將是兩岸故宮文物頭一次並列在台北故宮展覽,為此,台北故宮高層將在下個月赴北京訪問。過去台灣民間曾向北京故宮商借過清盛世康熙、雍正、乾隆的帝王后妃畫像及宮廷文物等,在台北、台中等地巡展,但台北故宮從未展出過北京故宮文物,此次因雍正而「會合」意義匪淺,若成為「合作展」則兩岸故宮的關係將向前再跨一大步。
台北故宮副院長馮明珠說,該院原先規畫為單純借展,情況較為簡單。如今朝「合作展」方向前進,則可能會共同出版展品圖錄、共同舉辦「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國際研討會,必須尊重彼此看法,雙方合作模式尚待進一步磋商,也需雙方政府核可才行。
至於連國際都在關切的「台北故宮文物,有沒有可能赴北京故宮展覽?」台北故宮高層說,這不是雙方合作的「附帶條件」,也非台北故宮所能決定,目前暫無可能。
康熙遺詔 替雍正篡位說翻案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9.01.06 03:54 am
稗官野史盛傳,清雍正皇帝心狠手辣、武功高強,甚至竄改康熙遺詔奪取皇位。台北故宮的典藏精品為雍正「翻案」,他是位「勤政、重農、改革吏治及稅制」,奠定清代富強根基的明君。
野史傳說,康熙去世前立遺囑,皇位「傳十四子」,雍正將「十」字改為「于」字篡位,成了清史一大疑案。故宮副院長馮明珠說,現存的「康熙遺詔」上寫的是「傳皇四子」,毫無更改痕跡,且清代詔書皆為滿漢文對照,即使改了漢文版,也不可能連滿文都改,改詔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不過,大陸研究清史的學者另有一派主張,連「康熙遺詔」都是雍正趁康熙彌留之際所造,此一詔書並非康熙本意,兩派至今爭議不休。馮明珠指出,「康熙遺詔」原有四分,北京故宮原存的版本已移撥給「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台北故宮則無此詔書。民國初年因戰亂,其中一分被當成廢紙賣掉、輾轉流入前台大校長傅斯年手中,現存在中研院。故宮為舉辦「雍正大展」有意向中研院商借。
馮明珠說,雍正從六歲開始學習漢文、滿文及天文地理,允文允武,從小就接受清皇族騎馬彎弓等「武術」訓練,但並非武俠小說裡那種高來高去的武功。
台北故宮典藏有兩萬多件雍正的硃批奏摺,顯示他是位勤政君王。馮明珠說,康熙在位過久,他晚年重「仁政」導致官場、稅制弊端叢生,甚至造成國家財政困難。雍正像康熙一樣「重農」,但不同於康熙的寬仁,是「嚴厲的君主」,他改革吏治,大規模清查貪汙腐敗、虧空錢糧等行為,奠定乾隆皇「十全武功」的基礎。
此外,雍正在位雖僅十三年,但因改革稅制成功,讓庫銀較康熙晚年增加了七、八倍,也為乾隆皇累積可觀的財富。
從藝術品味看雍正,則可以「雅致」兩字來概括。清代從康熙開始在養心殿設造辦處、負責監造各類宮廷用器,雍正官窯的琺瑯瓷、釉裡紅、仿鈞窯都極具代表性,特別是源於西方的畫琺瑯更進入全面發展的階段。
雍正行樂圖冊 暴露Cosplay癖好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