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故宮歷史性合作 雍正打頭陣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9.01.06 03:54 am

(兩岸故宮將在十月於台北合作展出「雍正大展」,
透過兩岸現存完整史料,可以釐清民間對謎樣的雍正諸多傳說。
記者陳東旭/攝影)

兩岸文化交流又有突破性進展,兩岸故宮各自典藏的清代雍正文物,在分隔一甲子後,可能以「合作展」形式現身。

雍正在中國歷史中,極具傳奇性,稗官野史也多以雍正為創作題材,大陸拍的雍正王朝電視劇更是歷久不衰。

台北故宮計畫在今年十月舉辦雍正展,將從雍正其人、其政績、藝術品味、信仰及臣屬關係等五大子題切入「雍正大展」。為籌備此展,台北故宮傾全力動員了書畫、器物及圖書文獻三大處,目前已列出一百八十件文物的清單,其中含九十七件器物、廿八件書畫及五十五件硃批奏摺等文獻。

台北故宮另將向北京故宮商借十七件文物,主要是台北故宮欠缺的雍正畫像、后妃像、雍正行樂圖、雍正讀書圖、雍正扮成西洋人物和他穿著喇嘛服的扮相,以及他珍愛的「為君難」等閒章。

台北故宮兩年前即敲定向北京故宮「借」展文物,上個月,台北故宮因赴北京參加文博會向北京方面「投石問路」,對方主動提議變成「合作展」。

這將是兩岸故宮文物頭一次並列在台北故宮展覽,為此,台北故宮高層將在下個月赴北京訪問。過去台灣民間曾向北京故宮商借過清盛世康熙、雍正、乾隆的帝王后妃畫像及宮廷文物等,在台北、台中等地巡展,但台北故宮從未展出過北京故宮文物,此次因雍正而「會合」意義匪淺,若成為「合作展」則兩岸故宮的關係將向前再跨一大步。

台北故宮副院長馮明珠說,該院原先規畫為單純借展,情況較為簡單。如今朝「合作展」方向前進,則可能會共同出版展品圖錄、共同舉辦「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國際研討會,必須尊重彼此看法,雙方合作模式尚待進一步磋商,也需雙方政府核可才行。

至於連國際都在關切的「台北故宮文物,有沒有可能赴北京故宮展覽?」台北故宮高層說,這不是雙方合作的「附帶條件」,也非台北故宮所能決定,目前暫無可能。


康熙遺詔 替雍正篡位說翻案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9.01.06 03:54 am 

稗官野史盛傳,清雍正皇帝心狠手辣、武功高強,甚至竄改康熙遺詔奪取皇位。台北故宮的典藏精品為雍正「翻案」,他是位「勤政、重農、改革吏治及稅制」,奠定清代富強根基的明君。

野史傳說,康熙去世前立遺囑,皇位「傳十四子」,雍正將「十」字改為「于」字篡位,成了清史一大疑案。故宮副院長馮明珠說,現存的「康熙遺詔」上寫的是「傳皇四子」,毫無更改痕跡,且清代詔書皆為滿漢文對照,即使改了漢文版,也不可能連滿文都改,改詔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不過,大陸研究清史的學者另有一派主張,連「康熙遺詔」都是雍正趁康熙彌留之際所造,此一詔書並非康熙本意,兩派至今爭議不休。馮明珠指出,「康熙遺詔」原有四分,北京故宮原存的版本已移撥給「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台北故宮則無此詔書。民國初年因戰亂,其中一分被當成廢紙賣掉、輾轉流入前台大校長傅斯年手中,現存在中研院。故宮為舉辦「雍正大展」有意向中研院商借。

馮明珠說,雍正從六歲開始學習漢文、滿文及天文地理,允文允武,從小就接受清皇族騎馬彎弓等「武術」訓練,但並非武俠小說裡那種高來高去的武功。

台北故宮典藏有兩萬多件雍正的硃批奏摺,顯示他是位勤政君王。馮明珠說,康熙在位過久,他晚年重「仁政」導致官場、稅制弊端叢生,甚至造成國家財政困難。雍正像康熙一樣「重農」,但不同於康熙的寬仁,是「嚴厲的君主」,他改革吏治,大規模清查貪汙腐敗、虧空錢糧等行為,奠定乾隆皇「十全武功」的基礎。

此外,雍正在位雖僅十三年,但因改革稅制成功,讓庫銀較康熙晚年增加了七、八倍,也為乾隆皇累積可觀的財富。

從藝術品味看雍正,則可以「雅致」兩字來概括。清代從康熙開始在養心殿設造辦處、負責監造各類宮廷用器,雍正官窯的琺瑯瓷、釉裡紅、仿鈞窯都極具代表性,特別是源於西方的畫琺瑯更進入全面發展的階段。 



雍正行樂圖冊 暴露Cosplay癖好

雍正扮隱士渡海優遊。
圖/北京故宮典藏、提供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稟性,就是這樣的皇帝…」雍正曾在硃批奏摺中,如此自述他的個人風格。

正史記載的雍正皇帝勤政嚴厲、野史裡的雍正陰險毒辣。耐人尋味的是,北京故宮典藏數量可觀的雍正扮裝圖像「行樂圖冊」,似有Cosplay癖好的雍正,忽而扮和尚、道士雲遊四方,忽而偷桃、戲猿、刺虎…扮相之百變,讓人目不暇給。

「行樂圖冊」是古代貴族階級描繪休閒娛樂生活的人像畫,雍正共留下5套、每套12-16開的「行樂圖冊」。其中兩套以雍正的各種扮裝像為主,數十種豐富造型引人好奇:這些行樂圖中,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理想的?他為什麼要這樣打扮?這些扮裝像,究竟是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在皇子時期的產物?還是他即位後所為?

故宮副院長馮明珠分析,康熙二度廢太子之後,有20位皇子足以和胤禛匹敵,競逐大位之爭白熱化。只有胤禛反其道而行,他編選「悅心集」表達自己推崇古人的出世思想,以「雍邸集」自表不爭皇位的心境,並以行樂圖營造出恬惔、詩情畫意的氛圍。


雍正扮成樵夫「荷鋤」的模樣。
圖/北京故宮典藏、提供
他一方面藉風花雪月的「行樂圖」鬆懈兄弟們對他的防衛;另方面命宮廷畫師繪製「耕織圖」進獻康熙,圖中的他扮成農夫、他的福晉扮織女,以迎合康熙對農桑的重視。這種種作為,果然獲康熙稱許為「誠孝」,奠定雍正繼位的契機。

故宮書畫處助理研究員邱士華卻認為,這些圖像的畫風與雍正繼位後命畫師所作的畫一致,這些行樂圖可能是他當了皇帝之後的產物,如果撇開「陰謀論」,倒是可以解讀這是雍正「在想像中放鬆自我」的特殊癖好。

從雍正行樂圖可以發現,他和歷代君主正經八百、要求以絕對正面的視角,呈現自己的形象不同。雍正行樂圖常以局部側面、仰角或俯瞰等特殊角度呈現他的個人特徵。

雍正既扮成行腳僧,也扮道士、喇嘛,象徵他對信仰的態度是「包容多元」的。他扮成洋人刺虎,也曾穿著印度化的服裝扮東方朔偷桃,凸顯他對外國事物感興趣,「他的世界觀是開闊的」。扮裝中的雍正似乎在說「好好玩」,而這些有趣的圖像,觀者只要看一眼就會被吸引。這位謎樣君王藉此揭露自己「私密的一面」,也讓他更添神秘感。



謎樣雍正 遺留四大歷史之惑

從登基到死亡,環繞在清雍正皇帝身邊的傳說不斷。這位謎樣人物的傳聞之多,在清代君主中排名「第一」;兩岸故宮將在十月上旬合辦雍正展,這些傳聞再度浮上檯面。


著朝服的雍正帝人像,有可能出自郎世寧的手筆。
圖/北京故宮典藏、提供

稗官野史指控雍正:「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誅忠」…洋洋灑灑十大罪狀,因他為了鞏固皇權,六親不認,手段極殘酷。

清代民間指控雍正的種種傳言,其實早在雍正生前早已甚囂塵上。在曾靜反清案發生後,雍正下令將民間傳說雍正的十大罪狀一一進行辯解,合成「大義覺迷錄」一書,意在止謗。諷刺的是,結果適得其反,日後野史的依據多來自此書。

近年來,隨著戲劇、小說、史書的蓬勃,對於雍正的種種爭議,又有不同看法,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及故宮研究人員也提出新見解。

爭議一:謀父

雍正最大爭議是他繼位的正統性,傳說雍正「進了一碗人參湯…聖祖就崩了駕」,馮明珠說,這幾乎不可能發生,因康熙一直反對喝人參湯。

野史盛傳,康熙立遺囑皇位「傳十四子」,雍正將「十」改為「于」字篡位,但現存的「康熙遺詔」上寫的是「傳皇四子」毫無更改痕跡。

持新看法的歷史學者則指出,康熙生前一直沒有立遺詔,所謂「康熙遺詔」是雍正在康熙死後寫成的,無論漢、滿文都一樣,這分遺詔的依據是康熙56年發表的公開談話。故宮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洪健榮說,遺詔確實存在,但內容「真假待議」。

馮明珠分析,康熙末年,雍正不斷被派出主祭大典與查帳賑濟,不少人解讀康熙對他賦予重任;但也有人認為是康熙此舉是希望雍正遠離中央…雙方見解迄今相持不下。

爭議二:逼母

雍年的童年由孝懿仁皇后撫養,他和生母烏雅氏的關係並不如一般母子親密。相對的,與雍正同母的小弟允禵很得烏雅氏喜愛。雍正即位後不但解除允禵的軍權、後來甚至將他監禁,不久烏雅氏去世,死因不明,雍正被控「逼母」。

馮明珠認為,雍正對生母的死有一定責任,但若因此確認雍正非法繼位,就過於武斷了。


雍正扮喇嘛的模樣。
圖/北京故宮典藏、提供

爭議三:弒兄屠弟

雍正即位後,曾參與爭繼鬥爭的人,不是被他殺害就是遭囚禁,幾乎沒有善終的,與他競爭最激烈的皇八子、皇九子皆暴斃,雍正說這是天譴冥誅,但不少人都認為他們是被毒死的,就連他們的臣子和黨人也無一倖免。

與雍正同母的兩位胞弟,也遭到終身監禁,雍正的「除惡務盡」可說史上少見。新看法則認為,雍正的兄弟在爭繼失敗後,依舊不斷從事「反叛」行動,才會慘遭雍正毒手反撲。

爭議四:誅忠

科隆多、年羹堯原本皆位極人臣,但得寵不久後,年羹堯被雍正整肅自盡,科隆多遭終生囚禁,應證「伴君如伴虎」。但持新看法的人認為,年羹堯嗜殺、放肆,竟用硃筆批公文,還以「天日」自居「想做皇帝」,才惹得雍正賜他自縊。而科隆多壟斷官員銓選、攬權樹黨也因恃功而驕,導致悲慘結局。

雍正被指控的罪名,還包括: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由於康熙末年爭繼激烈又未留手書遺詔,洪健榮認為,最早散播不利雍正罪狀的,應該是與他競爭最激烈的皇八子、皇九子,為的是挑戰他繼位的正統性。

問題是,如果雍正真的非法得位,必定毀證;若是正當,則沒有不利證據,而目前「關鍵證據」闕如,一切以「推論」居多,也讓徘徊在正史與野史之間的雍正,充滿遐想空間。


謎樣雍正/康熙遺詔亮相 粉碎篡位傳聞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編按:此文原刊於【2009-10-07/聯合報/A5版/話題】


北京故宮收藏的「泥塑彩繪雍正像」。 圖片/中央社
「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的皇帝。」這是雍正的御筆硃批,好似為自己下註解。

今天起在台北故宮開放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一進場,就是一幅等身的雍正立像,彷彿有話要說。

雍正從出生、登基到死亡,話題不斷,稗官野史將他形容為六親不認的冷酷君王,傳聞他有漢人血統、質疑他繼位的正統性,但故宮展出的清世宗本紀,記載雍正出生的祥瑞之徵,繼位有脈絡可循。借自中研院史語所的「康熙遺詔」,清楚顯示遺詔傳位給「皇四子」,毫無更改痕跡,粉碎野史傳聞。

常被形容為刻薄寡恩的雍正,難得在硃批奏摺展現柔情貼心的一面。年羹堯在奏摺上報告青海戰役,說自己有十一夜沒睡覺,雍正就在奏摺上批了「好心疼,好心疼」;但日後年羹堯恃寵而驕,雍正最後將他處死。

故宮研究員鄭永昌說,雍正白天忙著接見群臣,晚上批奏摺,夜以繼日戮力從公。他的君臣關係可說是「賞罰分明」;一枚「為君難」的印章,反映了他即位後的心境。


北京故宮典藏的雍正行樂圖裡,雍正扮成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洋貴族、頭戴假髮持叉刺虎的模樣很搞笑。 圖/故宮提供
雍正在「行樂圖」裡既扮喇嘛也穿道裝,可說是「顯密雙修」。他對道家養生丹藥興趣特別濃厚,曾命親信大臣尋找有道行之人入宮,最終引發他因丹藥中毒而死的爭議。

雍正的書法秀逸,散發出他「往秀氣裡收拾」的藝術品味。他指導下的官窯從傳統中創新,一件「仿哥釉螭耳折方瓶」的器形,是雍正朝的新樣式。

此外,還有郎世寧在四十歲的創作顛峰時期,獨力完成的「百駿圖」;以及能夠反映雍正審「美」觀的「十二美人圖」,而美人身後的室內擺設,反映康熙至雍正時期,時興的家具及室內擺設,彷若時空隧道,帶著觀者重返雍正的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yoganadan 的頭像
    anyoganadan

    私.雜記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