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漂浪島嶼:農地上的豪宅帝國

 

圖一、宜蘭深溝的豪宅巷,一條農路滿是建築。

 

蘋果日報 2014年06月18日02:06 

在宜蘭深溝,有條聚落旁的豪宅巷,短短三百公尺的農路上,道路二旁蓋著20多棟華麗豪宅,還有幾棟正在興建中,密度之高讓人稱奇,特別是在傳統農村旁,成排的新穎建築,更是蔚為奇觀。
 
在苗栗通霄,有條山坡上的民宿街,縣道的一側山坡上,整平山坡,移掉樹木,接續一棟棟嶄新民宿與農莊,十年內建築像雨後春筍般出現,有如苗栗小清境,沿著道路前行,蓋在赤裸黃土上的建築,總是讓人驚心。
 
在花蓮壽豐,有座森林裡的別墅群,大面積農地種植樹木,挖掘人工湖泊,打造山水景觀,吸引遊客成為知名景點,地價隨人氣節節攀高,再將土地大面積分割,分區分筆出售,建造獨棟獨院大豪宅,達成農地銷售的最高價格。
 
這些都只是台灣農地開發的縮影,農地上的豪宅開發,縱使外觀優美,但是已經成為許多優良農地的破壞者,當第一間蓋起,接著就是一一冒出,讓原本完整的農地,變成雜亂交錯的景觀。
 
農地建豪宅,在開發歷程上,有早期的農民自建,無論是在鄉致富和衣錦還鄉,選上家中農地興建住宅,作為孝敬雙親或是歸鄉自住。到了中期,許多懷有田園夢的都市人,前往鄉村找地,興建心目中的理想家園,有退休定居者,也有來往城鄉的假日主人,至此都是以自建自居為主。
 
但是,到現今最氾濫的時刻,已經是建商群聚開發,不只買賣地皮,轉而興建豪宅別墅,透過廣告吸引買主,甚至成為投資客炒作的標的物,讓田園豪宅成為轉手交易商品。縱使農發條例有五年轉售的限制,依然擋不住田園豪宅的增值利益,連帶造就許多鄉間出現空屋豪宅,空有交易屋主,卻無人入住的怪異現象。
 
農地建豪宅所衍生的問題,首當其衝就是農地破碎化,產生生態的影響,許多豪宅遮擋日照,讓作物生長不良,以及排放的生活污水,影響灌溉水源。並且一村又一村,新建的豪宅區塊,已經破壞原有的生活紋理,不僅舊有的空間被改變,毀掉原有的自然景觀,連帶水文環境也遭到破壞。
 
以宜蘭為例,幾年來逢雨必淹,一部份問題出在農地的消失,讓原本具有蓄水功能的水田,成為填高地基的豪宅建築,以及許多原本存在的埤塘、濕地,不斷被填平,於是原本依賴農田蓄水、埤塘消洪的水文功能,逐漸被數量龐大的豪宅群取代,大水一來就是四處溢流。更諷刺是,新建豪宅墊高地基,外圍以護牆擋水,避免水淹豪宅,卻讓大水往相對低窪的舊社區聚落灌注,形成區域開發失衡的問題。
 
另外,更麻煩的問題,是在農地商品化下,不斷墊高土地價格,造成的效應,就是阻斷農村人口的回流。曾經有個農村笑話,都市青年想到鄉下務農,來到鄉間向農民詢價,一開口就問一分地多少錢,農民以為碰上大金主,高興報了價,卻見青年愁眉,弄清楚才知青年是找地種田,農民於是告訴青年,這裡農地買賣都以坪計算,而且沒人種田,都是買來蓋房子。
 
在現今,無論城市薪資過低,或是人生不同規劃,已經興起一波棄工返農的浪潮,對於這群返鄉務農或入鄉從農的人們,從農最大障礙不是農作技術,或是產銷管道,而是無法取得土地,入鄉務農。當農地開始以坪計價,對於有心務農的小農,無異是道難以跨越的障礙。
 
在日本,政府對農村採取集村居住方式,禁止房舍隨意興建在農地之中,一方面有利集村建設公共設施,另一方面達到保護完整農地的目的。在台灣,政府對於農村住居,不該是放任農地興建房舍,而是該解決舊聚落的居住問題,透過修法,以及鄉村再生方式,釋出原有農村建地,修復或新建房舍,讓有心留鄉務農者,能夠以集村方式居住,保持舊有農村的人際網絡與生活紋理。
 
2000年農發條例的修正,開啟農地買賣開發的魔咒,也讓農村在面臨工業區開發的鯨吞,又遭逢農地起豪宅的蠶食,當這些田園豪宅,逐一侵蝕農地,破壞景觀,影響生態,引發的問題,已經讓社會憤怒。人們不禁要問,是誰放縱農地上的豪宅帝國興起,塗銷一片片最美的綠色田野,讓農鄉風雲變色。

圖二、大水下的宜蘭災情,被水圍困的房舍。

圖三、日本的農村集村,保持農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