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賴明珠/村上春樹狂潮再起──《1Q84》到《聽風的歌》三十年
【文/賴明珠】

村上春樹最新力作《1Q84》和30年前的處女作《聽風的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提到「寫文章」的事。

1949年村上春樹誕生在日本京都。

1979年30歲,以處女作《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獎。

2009年60歲,推出新作《1Q84》,震驚世界文壇。

30年來,村上春樹有沒有變?

30年來,村上春樹改變多少?如何變?

30年來,村上春樹不停地寫。為了寫得更好、更持久,他一直在鍛鍊身體。因為寫作需要極高的專注力和持久力,尤其寫長篇小說。他原來在開咖啡廳,因此第一本《聽風的歌》、第二本《1973年的彈珠玩具》,都是在打烊後每天寫一點。因此文章很短。從第三本《尋羊冒險記》他把店收掉,立志專心寫作。並開始跑步,後來甚至每年參加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為了寫作而跑步。

關於「寫文章」

在翻譯《1Q84》時,我很驚訝地發現,男主角天吾在書中也寫小說。天吾一面在補習班教數學,一面在家寫小說。

書中的小說《空氣蛹》提到許多寫文章的事。難免讓我想到《聽風的歌》。

可見「寫文章」這件事,對村上來說多麼重要。「寫文章」就像「空氣」一樣。他每天呼吸著文章,全心、全靈、滿腦子專注在「寫文章」上。30年如一日。

《1Q84》日文原作第一冊501頁、第二冊554頁,合計1055頁,《聽風的歌》201頁,《1Q84》長度是《聽風的歌》的5倍多。明年《1Q84》還將繼續推出第三冊。

不斷追求完美

「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全的絕望不存在一樣。」

處女作《聽風的歌》這第一句,點出村上春樹對完美的在意,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也可以說他是個完美主義者。

然而,他也知道現實上100%是不容易達到的。因此在〈遇見100%的女孩〉這篇短篇中,他就提到18歲少年和16歲少女初次相遇,就認定對方正是符合自己理想的100%的對象,又因稍微存疑而分手,再重逢時各自已經是30出頭的成人了。

這100%的概念,正是完美的象徵。

而《1Q84》新作的故事,描寫的就是小學同班同學天吾和青豆在四年級10歲時,對彼此產生好感,情竇初開的女生勇敢地握了一次男生的手。但隨即因轉學而分手,在命運的捉弄下,再重逢竟然要等20年後的30歲時。

正如《挪威的森林》是從〈螢火蟲〉的短篇發展而成的那樣,《1Q84》的故事架構,無疑是從〈遇見100%的女孩〉短篇發展而成的。

不過他的作品中的角色,卻經常呈現容貌不端正、體形左右不對稱、或耳聾、跛足等,不完美的一面。這或許是他對「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深刻體認的關係吧。

赤子之心喜歡稚拙

在《聽風的歌》中,他寫道:

關於文章我大多是跟戴立克‧哈德費爾學的。或許應該說幾乎全部。不幸的是哈德費爾自己在各方面來說,都是一個不毛的作家。只要讀了就知道。文章難讀、故事雜亂、主題稚拙。不過雖然如此,他畢竟還是能以文章為武器戰鬥的少數非凡作家之一。

對我來說,寫文章是非常痛苦的作業。有時候花一個月時間一行也寫不出來,有時候三天三夜寫個不停的結果,所寫的完全不是預想中的那麼回事。

雖然如此,寫文章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比起活著本身的困難來看,為它加上意義是太簡單不過了。」(《聽風的歌》 第1章)

30年後,寫《1Q84》,他的文筆應該無比圓熟了吧?

去年11月訪問村上春樹時,問他寫作30年覺得自己有沒有改變。

他說「以前寫得很辛苦,無法順利表達,現在則想怎麼寫就能怎麼寫了。」30年的磨練,才讓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寫。

在《1Q84》中,天吾幫深繪里改寫她的小說。

……天吾感覺深繪里的文章整體上是稚拙的,優點和缺點清清楚楚,因此取捨選擇並不如預想的那麼費事。因為稚拙而有不容易理解,不容易讀的部分,但另一方面也有雖然稚拙,卻因此有令人驚奇的新鮮表現……(《1Q84》第6章)

從《聽風的歌》就提到「稚拙」,到《1Q84》提到更多次稚拙,可以知道即使他自己變成熟了,他還依舊喜歡稚拙的文字。

他喜歡請安西水丸為他的文字配插畫,許多隨筆和遊記都採用安西的畫。從安西水丸的畫風,可以推測村上春樹喜歡稚拙的風格,而他自己的文字也趨向稚拙的風格。這在隨筆上尤其明顯。

稚拙最能表現天真純樸的赤子之心。

這也是一開始我就喜歡他的作品原因之一。

他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中,寫到他要「永遠18歲」。無論到幾歲,他心中有一部分是拒絕長大,永遠純真而叛逆的。

他的隨筆輕鬆幽默。早期的兩本小說《聽風的歌》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就像隨筆般自由自在,特別重視文體的新穎。然而後來的小說越寫越長,越來越沉重。他關注的眼光逐漸從文體轉到故事上。

藉著寫小說的故事,不斷往自己內心深處、往靈魂深處、往自己都不清楚的潛意識深處去挖掘、探索。因此他的小說不但對他自己具有啟發作用和療癒效果。同時也引起讀者真心的共鳴。很多讀者反應村上的作品陪他們度過一段最難過的階段。

更多的愛更多的死

《聽風的歌》中提到……老鼠的小說有兩個優點。首先是沒有做愛場面,然後是沒有一個人死掉。……

然而,從第三本《尋羊冒險記》、《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到《海邊的卡夫卡》,卻越來越多人死去,越來越多做愛的場面。《1Q84》也不例外,甚至更多、更激烈。

《1Q84》從更幼小的年齡開始,追問生命中最早的記憶。天吾回想自己從1歲半開始的記憶。青豆也時常回想小學的那段時光。

各種不同角色,分別從1歲半、10歲、12歲、17歲、22歲、30歲、60歲、到70歲,從離家出走、初嚐戀愛、分手、外遇、結婚、離婚,到老年失去記憶……生命歷程涉及更寬更廣。從不同角度,甚至以生物學的角度,冷靜地看男女關係的變化和生命的榮枯。

敘事方式從《聽風的歌》的第一人稱,到《1Q84》第三人稱。

從主觀到客觀,對愛與恨,生與死,各種複雜而多元的事物,看得更深、更透。

許多的問號「?」

為什麼寫小說?

「寫小說時,我用語言把我周圍的風景,轉換成對我比較自然的樣子。也就是重新改造。這樣做,以確認我這個人確實是存在這個世界的。……」

天吾回答深繪里的問題。

「……如果那作品喚起許多人的同意和共鳴的話,那就成為擁有客觀價值的文學作品。」

讀過《1Q84》,回頭讀《聽風的歌》。又有新發現。

以前讀過《聽風的歌》不下30次,竟沒有特別留意。這次發現不只是「為什麼」特別多,還有更多?問號。

「人為什麼要死?」

「為什麼要進化?」

「為什麼要說謊?」

「嘿!你愛我嗎?」

「白晝的光,如何能夠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

讀中文版不容易發現。讀日文原文,漢字的「何故」夾在片假名中,尤其明顯。

從一開始寫作,他就對世界、對人生充滿好奇心和探究心。一面提出問題,並希望從寫作中也能得到某種啟示。

新作《1Q84》更從書名就開始提出疑問,Q字等於Question Mark「?」符號的文字化。阿拉伯數字與英文字母的組合,數字與文字的組合,兩種異質性東西的組合所創造出來的新字。

一個一目瞭然的簡單單字,不需要翻譯,萬國通行的新字,立刻引人注目,印象深刻。

30年前,《聽風的歌》書中充滿問號,30年後,《1Q84》書名就藏著一個大問號。

問什麼?問人生?問愛情?問親子?問社會?問歷史?問自己從哪裡來?天吾問已經失憶的父親,「我的父親是誰?」

一面進行改寫,天吾重新感覺到,深繪里並不是為了留下文學作品而寫這作品的。

儘管《空氣蛹》不是以文學作品為目的所寫的,而且那文章是稚拙的,還是能夠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那麼,她假想的是甚麼樣的讀者?

天吾知道《空氣蛹》是同時俱備大優點和大缺點正反兩面的極特別的小說,其中甚至擁有某種特殊目的似的。

如果《1Q84》想借書中的小說《空氣蛹》傳達某種訊息的話,那麼村上春樹顯然也擁有某種特殊目的。他的目的是什麼?他又丟一個問號給我們了。

為蟬而寫?

《聽風的歌》中老鼠說……每次寫文章的時候,我就想起那個夏天的午後和樹木茂密的古墳來。而且這樣想:如果能為蟬啦、青蛙啦、蜘蛛啦、還有夏草啊、風啊,寫一點什麼的話,不知道該有多棒!……

《1Q84》中寫到蟬、寫到蜘蛛、寫到蝴蝶,並寫到「蛹」。

第一章青豆從太平梯走下高速公路時,看到蜘蛛,被蜘蛛守著網沒有太多選擇的生活方式,觸動了一點同情心。作品在不經意間,其實充滿象徵性和禪意。

後來故事的發展顯示,青豆對自己的命運其實也沒有太多選擇餘地。為了天吾她寧願犧牲自己。

從年輕時候開始,村上春樹對生物就特別關心,特別喜歡動物,從動物學習生命觀。向來把動物當成朋友,不分彼此。

《1Q84》當然也不例外,有和老婦人當朋友的蝴蝶,有愛吃菠菜的牧羊犬,有孤兒雕刻的老鼠,有冬眠的熊、夏天的蟬、有每天到窗口報到的烏鴉……

書中的小說命名為「空氣蛹」。蛹代表生命的轉變歷程。蠶吐絲,作繭自縛,到化為蛹,是一段成長的歷程,就像蟬和蝴蝶等許多昆蟲,都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蛻變一樣。書中的小說命名為「空氣蛹」,顯示村上春樹對自己的生命階段的轉變,有一番自覺和領悟。

《1Q84》在各種意義上,都是一部涵蓋生命歷程更多元更完整的總合小說。

◎作者簡介
賴明珠

1947年生於台灣苗栗。中興大學農經系畢業。日本千葉大學園藝學部碩士。從事廣告企劃撰文,開始精選日本文學作品翻譯,包括村上春樹著作多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yoganadan 的頭像
    anyoganadan

    私.雜記

    anyogana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